第336章 云岭农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陈家志说道:“确实有影响,春节前后才是北方菜价的高峰期。”

    彭谦说:“所以,现在强行种黄瓜,产量和效益都会受到影响,示范种植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陈家志笑了笑,“如果示范种植基地也上大棚,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

    彭谦惊讶道:“这成本就摊得太高了!”

    李明坤也说:“元谋的优势就是反季节蔬菜,盖大棚是多此一举吧。”

    “只要有市场需求,就完全可以上大棚。”陈家志沉吟道:“如果效果不好,这大棚在以后也可以改成育苗场,如此一来,育苗场也不用分期建设了。”

    人一旦动了心思,就很难改变。

    谁说的元谋冬早蔬菜就不能建大棚了?

    实在不行,除了改成育苗场,甚至还可以用来种葡萄、种西瓜。

    陈家志越琢磨就越觉得这件事可以尝试一二。

    计划好的总投资200万元,也完全足够做这些事了。

    “来,喝酒,建大棚的事就这么定了。”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但这在农场建设中都是常态。

    …

    育苗场有条不紊的建设着。

    随着第一批大棚材料的抵达,场地也平整好了,跟着就是大棚的搭建。

    除了育苗场,示范基地也将做成连栋齐边大棚。

    这种棚空间大,也克服了拱圆棚两侧较矮,不能种植高秧蔬菜的缺点。

    九月二日,阳光明媚。

    第一座占地约五亩的连栋大棚正式开启了搭建工作。

    场地外的纪松组织着工人在组配培育穴盘苗的基质,办公楼正在打地基。

    彭谦也在做着各自的科研计划和准备。

    其实从决定示范基地也要搞大棚时,就不用那么急着赶进度了。

    但各自也都一直在忙着。

    陈家志也在完善着育苗场的架构,先是招人完成公司的注册。

    在取名上,几番纠结后,他参考了后世的经验,取名云岭农业。

    核心部门就是育苗场和示范基地,由李明坤负责,但更倾向于生产管理、行政、财务。

    彭谦担任公司副职,主要负责技术和科研,纪松协助。

    同时,陈家志要求科研部门还要继续招人,在科研上持续进行投入。

    经过一番亲力亲为,云岭农业也算是五脏俱全。

    在完善架构的过程中,陈家志也全程带着李明坤,这人稳重有余,胆气略微不足,但可以信任。

    现在也没人可用,只能先让他顶上。

    经过江心菜场快接近一年的历练,至少日常生产管理上不会出多大问题,后续也会从花城抽调一批熟练工过来。

    宣传推广上目前还没成立专门的销售部,但陈家志已经有意向人选。

    王永祥等乡镇科技助理员出身的几人就很合适,常年在本地农村搞宣传培训,不仅懂技术,嘴皮子娴熟,还在农户中小有名气。

    这就是最合适的推广员。

    不过随着9月来临,元谋冬早蔬菜已经进入了大规模移栽期。

    等育苗场投入生产,已经错过了末班车。

    所以育苗场今年冬天没有种苗销售目标,任务是把大棚设施建设好,自行进行蔬菜种植。

    同时开展嫁接组合筛选,嫁接工人培训,育种材料收集,大棚种植经验总结等技术科研工作。

    第一座连栋大棚的建设进程很快。

    只用了几天时间,大棚框架就成型了,农业局的马明对这个项目有颇多的关注。

    在成型的这天也来到了育苗场,陈家志带着他转了转。

    马明既惊讶于苗场的效率,也惊叹于大棚的结构。

    “陈总,你们这大棚造价不低吧?”

    陈家志说:“平均下来大概每亩要投入两三万元。”

    马明暗自咋舌,其实心里有些不理解。

    “那这50亩的苗场至少要投资100多万了,想靠种苗回本经营压力很大,元谋以往就没有买商品苗的习惯。”

    陈家志笑了笑,问道:“所以我也想问问县里有没有相关的设施补贴。”

    “这我得回去问问。”马明说道:“建育苗棚和蔬菜大棚,这也是元谋头一遭,以往没有这种情况。”

    陈家志笑道:“我也感受到了,最近有很多人来看热闹,不少人对我们嗤之以鼻。”

    “没想到陈总还挺乐观。”马明沉吟片刻,说:“其实不止农户不理解,上面也有很多人不理解,陈总,补贴的事你也不要太乐观。”

    “嗯。”

    陈家志默默点头,他知道现在在元谋搞育苗场和蔬菜大棚都超前了点。

    但李秀说的,他看好就足够了。

    很快,马明就给出了关于补贴的反馈。

    县里今年没有这样的名目,只能明年再争取。

    “没事,家志,没有补贴就没有,我们自己投钱。”

    这天下午,陈家志如往常一样和李秀沟通着两边的情况。

    得知云岭农业拿不到项目补贴后,李秀展露了相当的信心。

    随后告知陈家志菜场八月份销售额340多万,利润210万。

    一个月的利润就赶上了云岭农业的投资额。

    陈家志也惊讶于这样的业绩。

    李秀说:“八月最后几天菜价大涨,刚好敖德海那300亩地也出菜了,菜多,价格又好,一天的销售额比七月那段时间还高!”

    陈家志想了想,“就是堆成菜山的那几块地?”

    “对!”李秀笑道:“那几块地很肥,出的菜很漂亮,在档口和香江市场上都很受欢迎,同兴泰价格都给到3.5港元/斤了!”

    花城的七八月份想出一批好菜可不容易。

    听着李秀说着菜场的情况,陈家志安心不少,兜里有钱就是有底气。

    云岭农业可以不用急着赚钱,甚至他还有余力去开辟另外的战场。

    “秀,我过几天打算就去沪市,打算把那边的菜场早点定下来。”

    “好,需要我做什么吗?”

    PS:今天没有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