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品牌诞生(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牧云的摩托车冲进打谷场时,车斗里的铁皮箱发出哐当巨响。林晚星正蹲在织布机前调整经线,听见声音猛地抬头,看见他裤腿上还沾着沙漠的黑沙,眼角的伤口渗着血 —— 是被储备库的碎玻璃划的。“找到了这个。“ 他把铁皮箱扔在地上,箱盖弹开,露出里面泛黄的账本和一卷布料,“储备库炸得只剩框架,这是从保险柜里扒出来的。“
林晚星的目光落在那卷布料上。粗麻布面印着褪色的胡杨图案,针脚细密得像蛛丝,是爷爷那辈的织布手艺。账本上的字迹扭曲,却能看清 “1998 年 胡杨棉 出口订单“ 的字样,墨迹边缘还留着水浸的痕迹。
“胡杨棉......“ 她指尖抚过布料,突然想起爷爷日记里的话,“用胡杨落叶沤的染料,织出的布能挡沙防虫。“
【系统提示:检测到传统工艺样本,解锁 “古法染织“ 技能。结合现代设计,产品溢价空间提升 300%。】
面板弹出的瞬间,林晚星的手机震了震。是商标局的短信:“‘胡杨棉’商标注册成功。“
三个月前提交申请时,她还在担心通不过 —— 赵曼妮的律师曾发函威胁,说 “胡杨“ 是赵家的产业名。现在看来,那些威胁在实打实的手艺面前,不过是纸老虎。
“姐,直播间又爆了!“ 林强举着手机冲进来,屏幕上的订单提示像瀑布似的滚,“刚上架的床单被抢空了!网友说要预售明年的!“
林晚星接过手机,看着后台跳动的数字: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 50 万。古法织布做的床单印着沙漠星空图案,边角缝着小小的胡杨叶刺绣,是她和张寡妇熬了三个通宵设计的。上周刚挂到平台,就被 “守护红柳村“ 的老粉们盯上,评论区刷满了 “为胡杨下单““ 支持晚星 “。
“加印!“ 她对着镜头比了个 OK,“今天下单的,送胡杨种子书签!“
弹幕瞬间炸了锅,新订单涌进来的提示音差点震碎听筒。林晓月端着刚熬的沙棘汁进来,看见屏幕上的数字,手一抖洒了半杯:“这...... 这得赚多少啊?“
“扣除成本,纯利能有三十万。“ 牧云替她擦了擦溅到袖口的果汁,声音里带着笑意,“够盖小学的地基了。“
盖小学是林晚星早就定下的事。红柳村的孩子以前要走五公里山路去镇上学,遇着沙暴就只能在家自学。她把卖布的第一笔收入存起来,上个月终于凑够了启动资金,打地基那天,老李头带着全村人跪在胡杨树下磕头,说这是 “积八辈子德的事“。
商标注册成功的第二天,县电视台就来拍专题片。记者扛着摄像机钻进织布车间,镜头里林晚星正在教林晓月染线,靛蓝色的染料泡着胡杨落叶,在木盆里漾出圈圈涟漪。
“我们的布不用化学染剂,“ 她举起刚染好的纱线,对着阳光照,“你看这颜色,是胡杨给的。“
节目播出后,“胡杨棉“ 的搜索量暴涨十倍。有服装厂来找代工,有文旅公司想合作开发民宿,连 “沙漠胡杨“ 都发来消息:“需要生产线设备随时说,我公司有闲置的。“
林晚星只接了代工的活,条件是所有产品必须印上 “红柳村制造“ 的字样。她知道,这三个字才是最硬的招牌。
秋收后的第一个集日,合作社的账本摊在打谷场的石桌上。王二柱扒着算盘珠子,算到最后一把突然跳起来:“净赚一百二十三万!“
村民们的惊呼声惊飞了树上的麻雀。张寡妇抱着念念,把孩子举过头顶:“念念以后能在村里上学了!“ 林强攥着自己那笔工资,突然往捐款箱里塞了一半 —— 那是他以前欠的赌债,现在终于能堂堂正正地还了。
盖小学的工程进度飞快。林晚星请了城里的设计师,却坚持让村民们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