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没人,还怎么谈发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sp;   现在迁移大明百姓过去……

    那倭国离大明还有一定的距离,百姓愿意去到那么远的地方生活吗?

    没等众人开口,朱标继续道:“迁移的省份,便定在山西跟山东两地!”

    山西?山东?

    山西是人口大省,洪武二年统计,共有四百万之巨!

    不过自洪武三年开始,朝廷便从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向大明各地进行移民。

    洪武三年到洪武十三年,十年的时间,差不多移走几十万的百姓了。

    现在又从山西移民……

    还有,山东?

    山东的百姓……,真的会同意迁移吗?

    朱标停顿了一下,缓缓道来:“山西人口相比其他州府的人口要多,迁移人口是也是为了让大明民生尽快恢复过来。”

    “至于山东。”

    “山东是儒家发家之地,山东的百姓自小就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迁移他们过去,更能在生活、行动、语言上,能快速的通化倭奴仅存的原住民。”

    “当然,朝廷对迁移到倭奴布政司的百姓,不仅有钱粮上的帮扶,并且朝廷会把倭奴定为特区。”

    “大明第一个建设特区。”

    众人一怔,不明白太子说的建设特区是什么意思。

    朱标没怎么解释,只说了一句:“以后大家就会明白建设特区是什么意思。”

    等朱标说完,老朱这才继续说道:“其二,今年把官道换成水泥路,是重中之重。”

    “对了,今年必须修出一条,从云南到阿瓦国的水泥官道。”

    缅甸对于老朱来说,目前是最重要的地方。

    黄轩在国内弄不到的东西,但是在缅甸能弄到。

    今年,老朱还想跟黄轩去一趟缅甸,再采购一批物资,拿到大明来用。

    这路必须得修!

    对于老朱说的修路,大家没什么意见。

    城里的水泥路,他们走了大半年了,的确是方便。

    官道换成水泥路,百姓行路,商贾走车,算得上的惠民政策。

    “其三,便是民生。”

    “大明现在多了倭奴布政司、交趾布政司、以及缅甸布政司。”

    “疆土扩大了这么多,百姓不够,怎么行?”

    “所以,今年各地官员考核核心就是新生儿出生的数量。”

    “咱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怎么去做,咱要在年底,看到新生儿的登记有明显的增多!”

    “当然,违法手段,强迫百姓等等,不能用!”

    老朱也是没办法啊!

    大明从战争中走出来,也就才十二年的时间。

    尽管现在人口比建国那时候,提升了不少。

    但跟不上大明现在的发展啊。

    大明可不是后世那样,是机械。

    农业用机械,工厂用机械,就连港口都是机械。

    大明现在还是手工业为主。

    而想要手工业扩大,人口是必须要有的。

    后世十三亿十四亿人口,大明连其十分之一的人口与数量都没有。

    没人,还怎么谈发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