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火化完就剩一张嘴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开始抢答了。

    “这就是临阳煤化工厂的产品吧?”

    魏修跟着点头:“是的。”

    “原来临阳煤化工厂和临阳钢管厂是两个厂区。”

    “我们接手之后搞了一些产业整合。”

    “反正都是钢制品,所以把生产线合二为一了。”

    吴向前竖起大拇指。

    “嗯!老旧产业转型的重点,就是整合资源。”

    “效率提升了,业绩也就上去了。”

    “不过,整合之后,你们的主业还是做煤气罐吗?”

    魏修连连点头:“是滴,你别看这玩意儿工艺简单,全世界能做出来的国家没有几个。”

    那倒是。

    你别说煤气罐了。

    就是打火机,全世界能独立制造的国家也不多。

    魏修继续解释道:“这种煤气罐,国内不但产能多,而且淘汰的产能也能很多。”

    “大约五到十年前,咱们不是普及天然气了吗?”

    “大量的煤气罐就没有用了。”

    “我们临阳煤化工厂不但生产煤气罐,而且还收购煤气罐。”

    “检测修复之后,产品质量核心的一模一样。”

    “但价格却只有新的一半。”

    听到这话,吴向前连声叫好。

    这才是产业转型的精髓。

    一味的淘汰落后产能,关停这些老工业企业,治标不治本。

    疏导消化才是王道。

    人家魏修想的就很通透。

    一边用厂子创造新的效益,一边还能在市场上回收过剩产能。

    这一来二去,节省的是资源,赚到的钱可没变。

    毕竟钢铁有新旧之分,但钞票可没有。

    想到这儿,吴向前都有些动容了。

    他转头看向身后的考察团。

    “从现在开始,魏总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记下来。”

    “每一种产品都要做详尽的分析。”

    “就这些经验,全国其他钢铁企业学到一半,就不得了了。”

    吴向前这边越是夸。

    郑华民这边越是不得劲儿。

    原因无他。

    他掌握的情报里,也有煤气罐的事儿。

    这不能是巧合吧?

    于是他拎起一罐,问道:“魏总,你这个煤气罐为什么没有把手呢?”

    魏修脱口而出:“降本增效!”

    郑华民:“那也不至于把手都不安装吧,长得跟个炸弹似的。”

    魏修苦口婆心。

    “咱也不知道郑局长去没去过亚非拉地区。”

    “那地方穷啊,稍微贵一点就跟踩他们麻筋上一样。”

    “而且他们还都有特异功能。”

    “人家有铁头功,能在头上运输东西。”

    “所以我寻思撤掉把手,既能节省材料,还能压低成本。”

    郑华民听完直皱眉。

    好硬的嘴啊!

    行,没有把手,你说是降本增效。

    那你这个煤气罐为啥这么小?

    “魏总,这个煤气罐不是常规尺寸吧?”

    魏修竖起大拇指:“好眼力,国内的一般是15公斤的。”

    “但发展中国家买不起那么多的气。”

    “所以我给他们改成了10公斤的。”

    郑华民若有所思的点头:“行,尺寸这关算你过了,那这个菱形花纹怎么解释?”

    大家看的很清楚。

    这种煤气罐不像正常煤气罐一样光滑。

    罐体密布着菱形纹路,而且是故意切割出来的。

    “你这种纹路不就降低了煤气罐的强度,这要是爆炸起来,不跟破片手榴弹一样?”

    “啧,郑局长你贵人多忘事啊。”

    魏修一点都不带慌的。

    “我把把手去掉了,总得考虑搬运的问题吧?”

    “你割点纹路出来,他不就防滑了吗?”

    “老乡顶在头上,用手一扶,就扛回家了。”

    郑华民不松嘴:“那安全你不管了吗?”

    “没事,老乡八字硬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