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二十文的打赏!(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nbsp; 别的主子给的他收得心安理得,这位祖宗的他可不敢收!“这…这…姜主子,这万万使不得!
奴才就是跑个腿…” 苏培盛连连摆手,身体下意识地往后缩,仿佛那荷包是块烧红的烙铁。
“拿着!”
姜瑶心情正好,语气也带着不容拒绝的轻松,“不多!一点心意嘛!
规矩我懂,入乡随俗!
以后前院跑腿的赏钱,咱们这儿都按这个标准来!” 她一副“我很懂行情”的样子。
冬雪的头垂得更低了,脸颊微红。
主子啊…您这标准……怕是连小太监都嫌少啊…她只能硬着头皮把荷包往苏培盛手里塞。
苏培盛看着姜瑶那副“我很大方”的表情,再看看冬雪那尴尬又坚持的动作,内心泪流满面。
他不敢再推辞,生怕这位祖宗生气,只能飞快地、像接赃物一样把那轻飘飘的荷包攥进手心,连声道:
“谢…谢姜主子赏!奴才…奴才告退!”
说完,几乎是脚不沾地地溜出了静心斋,背影都透着一股仓惶。
姜瑶:......
她有那么可怕吗,她今天没有吓他呀!
冬雪:.......也不知道苏总管打开荷包看见里面的银钱,会不会记恨主子!
苏培盛揣着那个烫手山芋般的荷包,一路小跑回前院复命。
“王爷,话已带到姜主子那儿,姜主子应了。” 苏培盛垂手禀报。
胤禛正批着折子,头也没抬,只淡淡“嗯”了一声。
书房里安静下来。
胤禛手中的朱笔悬在半空,一滴朱砂眼看要滴落。
他顿了顿,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声音听不出情绪:“她…今日如何?”
苏培盛愣了一下,随即便知道胤禛问的是谁。
有些惊诧…他小心翼翼地回道:
“回主子爷,奴才去的时候,姜主子正和丫鬟商量着给三阿哥做书包,知道时辰定了,还高兴的赏了奴才一个荷包!”
胤禛握着朱笔的手猛地一紧!
高兴?!
他昨夜辗转反侧,心绪难平,那股莫名的憋闷直到清晨都未散去。而她…....
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杂着恼怒、憋屈和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失落感的邪火,“噌”地一下窜上心头!
胤禛的脸色瞬间黑沉如水,胸口憋着的那口气,堵得他几乎想砸了手中的笔!
“知道了,退下!” 胤禛的声音冷得像冰渣子。
苏培盛如蒙大赦,赶紧躬身退了出去,心里直犯嘀咕:
主子爷这又是怎么了?
那祖宗高兴,就不会做出格的事…难道不是好事吗?
怎么爷的脸更黑了?
昨日院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苏培盛退出书房,直到转过回廊拐角,确认胤禛看不见了,才长长吁出一口气,感觉后背都有些汗湿了。
忽然,他想起刚才得的那个荷包,他还没看里面有多少银子呢!
太监就没有不爱财的。
想起那祖宗那句“入乡随俗了,不多,一点心意”,苏培盛心里那点被“打赏”的虚荣感又冒了点小泡泡。
虽然这位主子行事…嗯…别致了些,但好歹是份心意嘛!
他估摸着,再“不多”,怎么也得有个五两银子吧?够他喝几壶好茶了。
他带着点期待,左右看看无人,便走到廊柱的阴影处,小心翼翼地将那个荷包掏了出来。
入手…嗯?
怎么有点沉甸甸的?
不像五两银锭那么压手,但似乎…比想象中重一点?
难道塞了碎银子?
苏培盛心里一喜,手指灵巧地解开荷包口的抽绳,往里一瞧——
笑容瞬间僵在了脸上!
不是银子!不是银票!甚至不是银瓜子!
是黄澄澄、圆溜溜、带着点使用痕迹的…铜板?!
苏培盛的眼珠子差点瞪出来!
他不敢相信地把荷包口朝下,将里面的东西尽数倒在宽大的手掌心里。
“叮叮当当…” 清脆的铜钱碰撞声在寂静的回廊里显得格外清晰。
一、二、三…苏培盛耐着性子,一枚一枚地数过去。
不多不少,正好二十文!
苏培盛:“……”
他捏着那二十枚温热的铜钱,看着掌心这堆在王府里几乎等同于“不存在”的零钱,整个人如同被雷劈了一般,石化在原地!
二十文?!
打赏他这个王爷身边第一得用的总管太监…
二十文?!
苏培盛感觉自己几十年练就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功夫,在这一刻碎成了渣渣!
他嘴角抽搐,额头青筋隐隐跳动,恨不得立刻冲回静心斋,
把这二十文钱拍在那祖宗面前,问问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紫禁城有用铜板赏人的吗?
“哎哟我的祖宗诶…您这‘入乡随俗’…可真够‘随’的…”
他哭笑不得地把二十枚铜钱小心翼翼地、一枚一枚地重新装回荷包里,他苏培盛伺候胤禛几十年,第一次收到这么“别致”的打赏!
亏他之前还在心里想,这位祖宗是不是想和他打好关系,和后院其他主子一样,想得到主子爷的一点信息!
但看到这二十文,苏培盛觉得就是那祖宗高兴赏的,和主子爷没有关系!
苏培盛莫名理解刚才主子爷的不高兴了!
这祖宗根本就没有把主子爷放在眼里!
说起这个赏钱!
这次宴席,静心斋收获颇丰。
姜瑶想着她和弘晙作为领导,赚钱了,那也要给下面分一分。
姜瑶也根据上辈子上班的制度给静心斋定下了规矩。
各司其职,明确每人的工作内容,实行岗位责任制,谁的工作出错,就找谁。
冬雪成了姜瑶的大丫鬟,下面的下面的小丫鬟都归她管,谁工作出问题,她一样要受到责罚。
张福宝也一样,是静心斋的大太监,他主要负责弘晙的事和院子外面的事,两个小太监也是归他管。
姜瑶想着,如果没有意外,应该也要相处好多年,是不能让人家寒了心,且她也不是铁公鸡,一毛不拔!
张福宝、冬雪、严嬷嬷各三两!
冬霜、冬梅二两。
至于新来的四个,一人一两。
这是对于是静心斋的人,姜瑶才这样大方,至于其他打赏,姜瑶一律二十文,不偏不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