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港府的执政危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在码了!在码了!别骂!别骂!)

    苏晚晴的效率,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仅仅两天后。

    一场轰动全港的记者招待会,就在中环的希尔顿酒店里召开了。

    到场的,不仅有香港各大报纸的记者。

    更有一些让所有记者都闪光灯闪到手软的重量级人物。

    香港大学的社会学系主任,林文辉教授。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在学术界一言九鼎。

    圣约翰大教堂的李牧师。

    他身后的教会,代表着香港数十万的信徒。

    还有两位立法局的非官守议员,他们是港英政府体制内,为数不多敢于为华人发声的代表。

    而最让记者们感到震惊的,是两个人。

    一个,是被称为“香港良心”的御用大律师,苏明哲。

    他几乎从不出席这类带有政治色彩的活动。

    但今天,他不仅来了。

    还就坐在主席台的正中央。

    另一个,是裕云山的山主,徐朗西。

    这位神秘的大亨,今天也来了。

    他穿着一身简单的唐装,安静地坐在角落,却无人敢忽视他的存在。

    记者招待会,由苏晚晴亲自主持。

    她没有声泪俱下地控诉港府的暴行。

    也没有慷慨激昂地煽动民众的情绪。

    她只是用一种平静而充满力量的语气,讲述着她在九龙城寨的所见所闻。

    讲述着那里的贫穷和绝望。

    也讲述着那里的改变和希望。

    最后,她只问了一个问题。

    “政府的职责,究竟是什么?”

    “是推倒一所能给几百个孩子带来希望的学校?”

    “还是应该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她的话,问得在场的所有记者,都陷入了沉默。

    接着,林教授,李牧师,和那两位立法局议员,也相继发言。

    他们从学术,宗教,和人道的角度,论证了港府此次行为的不合理。

    苏明哲从头到尾,都只是安静地听着。

    直到所有人都说完,他才缓缓地拿起了话筒。

    全场的闪光灯瞬间对准了他。

    “法律,应该是温暖的,而不应该是冰冷的条文。”

    他先是重复了这句话。

    然后,他的语气变得锐利起来。

    “但今天,我不想谈论温暖。”

    “我想谈一谈,法理。”

    他看着台下所有的记者,声音清晰而有力。

    “根据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清政府将新界租借给英国,为期九十九年。”

    “但是,条约中明确写明,九龙城寨,仍归清政府管辖。”

    “这是历史文件,白纸黑字,至今有效。”

    “换句话说,从法理上讲,九龙城寨,从来就不在港英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内。”

    “一个政府,如何能去拆除一片,根本不属于自己管辖土地上的建筑?”

    “请问布莱克先生,请问总督府。”

    “你们执法的依据,究竟是什么?”

    苏明哲的话,像一把最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港府行为最虚伪的外衣。

    整个会场,一片死寂。

    紧接着,是如同雷鸣般的快门声。

    而那位神秘的大亨徐朗西,则更加直接。

    他示意身边的助手,拿过话筒。

    “我宣布。”

    “我将以个人名义,向‘一人一元,重建九龙’活动,捐赠一百万港币。”

    一百万!

    这个数字,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会场里炸响。

    记者招待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将本就已经一边倒的舆Un,彻底推向了高潮。

    港府的公信力,降到了冰点。

    然而,这还只是陈山送给大卫·布莱克的第一份大礼。

    第二份大礼,紧随其后。

    就在记者招待会召开的当天下午。

    整个香港,开始不对劲了。

    港岛,干诺道中。

    这条通往中环金融核心区的交通大动脉,突然瘫痪了。

    上百辆拉着鸡笼,装着蔬菜,载着猪肉的手推车,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

    然后,非常巧合地,在同一时间,集体发生了故障。

    “哎呀!我的车轮掉了!”

    “我的扁担断了!”

    “我的鸡!我的鸡跑了!快帮我抓鸡啊!”

    一时间,鸡飞狗跳,菜叶满天。

    几十个车夫堵在路中间,为了“谁先撞到谁”这种问题,吵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几个穿着绿色制服的交通警吹着哨子,吼了半天,嗓子都哑了,也没人理他们。

    湾仔,警察总部。

    门口突然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上百名穿着各色旗袍,身姿窈窕的女子,人手一张小板凳,安安静静地坐在了警署门口的台阶上。

    她们不吵,不闹,不喊口号。

    有的在织毛衣。

    有的在嗑瓜子。

    有的聚在一起,低声讨论着哪家的胭脂最好用。

    她们就像一群来参加家长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