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来非洲的“慈善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梁文辉从老旧的客机上走下来时,一股夹杂着尘土和未知植物气味的热浪迎面扑来,让他瞬间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烤炉。

    这里是科托共和国的首都,一个在世界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名字——恩贾拉。

    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柏油马路,只有低矮的土坯房和被车轮碾压得坑坑洼洼的土路。

    空气中,贫穷和迷茫的气息,几乎是肉眼可见的。

    作为“远东未来发展基金会”的主席,梁文辉受到了科托共和国新政府的“热情”接待。

    前来接机的,是外交部的一名低级官员,和两名荷枪实弹、眼神警惕的士兵。

    他们乘坐的是一辆掉了漆的苏制军用吉普,车子在土路上颠簸,扬起的漫天黄沙让人睁不开眼。

    梁文辉敏锐地观察着车窗外的一切。

    街边孩童瘦得只剩一副骨架,眼神空洞。

    市集上几乎看不到像样的商品。

    三五成群的军政府士兵端着步枪,在街上巡逻,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动荡的证明。

    这是一个百废待兴,同时又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地方。

    梁文辉此次的身份是“远东未来发展基金会”主席。

    在新政府官员的安排下,他见到了几个部门的负责人

    在与该国官员的初步接触中,梁文辉敏锐地发现,情况比陈山预料的还要复杂。

    新上台的军政府,由几个手握兵权的将军共同领导,内部派系林立,互相戒备。

    而前宗主国法国虽然撤离了,但他们的影响力依然无处不在。

    许多政府部门的顾问,都是留下的法国人。

    梁文辉按照陈山的剧本,没有急于提出他的商业计划。

    他首先扮演的是一个慷慨的慈善家。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一反传统商人的姿态。

    他以基金会的名义,迅速从邻国高价采购了几船大米和急需的药品,在首都的广场上进行无偿分发。

    当一袋袋沉甸甸的大米交到那些因为饥饿而眼神麻木的民众手中时,梁文辉站在临时的分发台上,通过翻译,对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发表了一段简短的演讲。

    “我的朋友们!我们来自遥远的东方,我们的国家,也曾经和你们一样,遭受过殖民者的压迫和掠夺!我们深知饥饿和贫穷的滋味。今天,我们带来的不是怜悯,而是来自同样曾受压迫的华人的善意和支持!”

    这番话的效果立竿见影。

    当地民众被法国人统治了上百年,早已习惯了白人那种高高在上的“施舍”。

    而眼前这个黄皮肤的东方人,却说他们是“朋友”,说他们曾有同样的遭遇。

    梁文辉的善举与演讲,迅速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望,也让他得到了会见这个国家最高掌权者的机会。

    他成功地赢得了初步的信任,也为自己接下来的谈判,铺平了道路。

    一周后,在由前法国总督府改造的司令部里,梁文辉见到了巴颂将军。

    一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眼神锐利如鹰的中年男人。

    与他一同在场的,还有一个穿着考究,神态倨傲的白人,胸牌上写着他的名字,皮埃尔,法国派驻的经济顾问。

    巴颂将军显然对梁文辉的“慈善行为”非常满意。

    “梁先生,我代表科托共和国的人民,感谢你的慷慨。”巴颂将军的声音洪亮,他显然对梁文辉的“慈善”行为非常满意。

    梁文辉谦虚地笑了笑:“将军阁下,帮助朋友是应该的。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个繁荣、富强的科托共和国。”

    他话锋一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