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峰回路转,金狮奖花落谁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距离《一个都不能少》座位区五十多米的位置是港岛电影《月亮·星星·太阳》剧组。

    这部电影由港岛著名导演卖当杰执导,由郑裕玲、钟楚虹、张蔓玉三人主演,讲的是三个夜总会舞女在灯红酒绿都市里发生的故事。

    电影水平不错,入围地平线单元。

    电影主创人员也受邀参加本届电影节。

    “咦,虹姑,你看那边,那个靓仔像不像我们在电梯口遇到的那个人?”

    张蔓玉坐下后,向四周看了看,忽然注意到前排那个华夏人。

    那人穿着藏蓝色西装,身材修长挺拔,浓黑头发向后梳起,露出俊朗的容貌和卓尔不凡的气质。

    他正在跟两位国际大导演交谈,说话时表情淡定,侃侃而谈,与两位大导演相比,他的气势竟然丝毫不落下风。

    这点让张蔓玉非常惊讶,记得在港岛金像奖上,许多年轻导演在见到王晶、成隆、许冠杰等大牌时,唯唯诺诺,满脸奉承。

    而这个年轻人在面对大人物时却能谈笑自若。

    这人是谁?

    什么身份?

    旁边钟楚虹看了一眼,“就是他!奇怪,他不是个狗仔吗,怎么跑去跟马丁·斯科塞斯导演聊天,他们看起来很熟的样子。”

    “狗仔?什么狗仔?那是内地来的导演李茂森,昨晚上我们看的《一个都不能少》就是他拍的。”

    导演麦当杰说道。

    “他是个导演?”

    “《一个都不能少》是他拍的?”

    钟楚虹和张蔓玉对视一眼,心想误会了。

    钟楚虹今年太红了,身上又沾了一些绯闻,近期不管她到哪里都有狗仔跟随。

    昨天刚住进酒店,助理就发现狗仔的身影,为此她们不得不偷偷换住处。

    上午在电梯口突然遇到李茂森,一个华夏面孔,她们下意识把他当成追上来的狗仔,因此在李茂森打招呼时也没多搭理。

    原来这家伙不是狗仔,而是一个很厉害的新人导演。

    聊了一会儿,颁奖典礼要开始了,李茂森和两位大导演分开回到座位上。

    本届颁奖典礼由八位评委和意大利电影人客串主持,第一个颁发的奖项是终身成就金狮奖。

    获奖者是著名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

    这位纪录片与华夏有极深的渊源,也是华夏人民的老朋友。

    伊文思今年90岁,在1938年来到华夏拍摄华夏人民抗日战争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包括台儿庄战役,西安事变,红党方面领导人谈话等。

    纪录片在国外上映后引起轰动,也在国际上声援了华夏的抗日战争,这些影像成为后来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

    伊文思在拍完电影后,把摄影机和数千尺胶片留在延安,这些设备也成了红色电影的开端,现在这台摄影机被收藏在华夏历史博物馆里。

    到建国后他受聘成为‘中央新闻电影照制片厂’的顾问,向华夏电影工作者讲解怎么拍纪录片。

    后来几十年经常来华夏,拍摄过多部纪录片《愚公移山》《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不久前还在华夏拍摄了纪录片《风的故事》,将华夏当成‘第二故乡’。

    他目前仍然在文化部电影局担任顾问,帮忙审查电影。

    据说田状状导演在1984年拍摄的电影《猎场札撒》,在审核时上面说看不懂,不允许上映。

    后来伊文思导演看了一遍,说这部电影很好,为什么不上映?文化部门领导又安排人重新看一遍,《猎场札撒》才通过审核。

    到1985年田状状又拍了一部《盗马记》,再次邀请伊文思观看,伊文思看了一遍没看懂,看了两遍之后表示电影很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