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刘奶奶脸颊滚烫(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投资还高,厂里把这么多资金交给他来管理,也不担心亏本?”

    姜导手里拿着一根树枝,边掰扯边用粗犷的声音问谢铁丽导演。

    谢导拿着保温杯说,“李导拿过金狮奖,在拍电影上有一定的经验,这次他敢把预算提高到120万,心里肯定有谱,我们不用替他担心。”

    “我觉得姜导的担心还有道理的。”

    制片赵永刚说,“很多年轻导演在成功过一次后,就盲目扩大预算,想要拍大片,可最后输多赢少。李导自然是个很优秀的导演,可他太年轻了,才22岁,没有在学院里系统学习过,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都不够扎实,厂里突然让他执导这种大电影项目,他能应付过来?”

    副导演赵园点点头,“我也有这种感觉,李导今年22岁,正是读书的年龄,厂里要是打算培养他,就该安排他到学校里读书,等他读几年书出来再当导演。现在厂里看到《一个都不能少》大卖,就赶紧让李导拍摄新电影,太急功近利了,也不利于李导未来的成长。”

    “要我说,这种项目就该让老牌导演上,稳妥!李茂森是新人导演,状态不稳定,交给他执导风险太大。”

    姜导把树枝丢在地上说。

    谢导演拿起烟抽一口,心里也有一些担心。

    厂里的电影项目在开拍前一般要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打磨,确保万无一失。

    可李茂森导演这个新项目从剧本到立项前后不到两周时间。

    太匆忙了。

    电影投资也太大。

    也导致整个项目风险变大。

    特别是现在厂里经济效益不好,再遭遇一次巨大亏损,这对厂里的发展很不利。

    “哈哈,要我说,你们在瞎操心。”

    刘小庆提着裙摆上前,笑盈盈地说,“目前《一个都不能少》观影人次突破6000万人次,李茂森导演帮厂里赚到四五百万块,厂里投资一百万给他拍电影怎么了?”

    根据当前电影方面政策,每部电影观影人次超过2000万后,每多出10万人次,中影给制片厂补贴1万块。

    目前《一个都不能少》观影人次超过6000万,北影厂获得补贴也超过400万。

    当初厂里投资15万,赚回400多万,20多倍的收益。

    姜导摆摆手,“这可不是瞎操心,从概率学上说,一个导演连续拍两部电影都能获得成功的概率极小,特别是实力不稳定的新人导演。要是他这部电影亏了,明年厂里很多项目都会受到影响。”

    周围几个厂里职工点点头。

    每年到了年底,北影会给城里职工们发福利,厂里赚钱的年份,他们拿到的福利更多,近两年厂里经济效益不好,职工们拿到的福利也少。

    可以说厂里每部电影都跟他们有关系。

    “那又怎么了,李导帮厂里拿过奖,赚过钱,就算这部电影没有成功也没关系,下一部成功就行了。再说了制片委员会那群人都是专家,他们认为李导的剧本不错,就说明这个项目确实很不错,有投资价值。连他们都不担心会亏损,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在这里瞎操心什么。”

    刘小庆撇着嘴唇说道。

    谢铁丽导演听了哈哈大笑,指着刘小庆说,“还是凤辣子明白事理,我们确实是在瞎操心。好了,不聊了,准备开拍。”

    姜导走到刘小庆跟前,“你怎么替李茂森说话?”

    “什么替他说话,我说的不是实话吗?”

    刘小庆瞥他一眼,转身走向片场。

    “你认为他的电影还会成功?”

    “这跟我们什么关系。”

    刘小庆提着裙摆走进片场。

    不知道为什么,在遇到李茂森后,她越来越发现身后的家伙没什么魅力了,长得没李茂森英俊,也没有李茂森有才华。

    尤其是最近这两个月,在李茂森拿到金狮奖后,他似乎遭到很大打击,人也变得小气吧啦,没有从前的豪爽劲儿。

    想到李茂森,她不禁想起刚才看到的轮廓,她握着手腕,脸颊也变得滚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