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跳过本科直接读研的可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走出仙舟馆时,午后的阳光透过梧桐叶隙,在红砖路上洒下斑驳的光斑。

    风里飘来隐约的蝉鸣。

    他望着草坪上低头看书的学生,嘴角忍不住勾起笑意。

    上辈子在暨南大学图书馆啃论文的日子还历历在目。

    没想到这辈子竟要在复旦的树荫下,为另一种“入学考试”“犯愁”。

    接下来,

    有了图书馆和中文系资料室应该足以支撑他干件大事。

    去支撑他想通过工农兵推荐实现的一点小野心。

    那就是,

    跳过本科阶段直接读研!

    其实这念头从知道复旦有工农兵推荐制的那一刻就扎了根。

    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是时间。

    四十四年的时代记忆像揣在怀里的沙漏。

    每一粒沙子落下都在提醒他:这黄金年代稍纵即逝!

    路遥的《人生》还要等三年。

    莫言还在部队写小说。

    余华刚当牙医没多久。

    现在不往前冲,难道等别人把文坛席位占满?

    他优势在哪?

    除了写东西那点老话。

    不能当许成军上辈子中文系研究生白读的吧!

    学术研究领先四十多年的视野!

    更加成熟的学术思路。

    不说别的,就水论文他都能水到这个年代的同行们“哭”!

    所以嘛,

    他不仅要做创作上的领航者,更要做搞汉语言学术研究的“文豪”嘛!

    读四年复旦本科,对他来讲真的有些浪费时间。

    不是不想听这个年代的学术大师们的思想火花,

    而是读研读博依然有机会面见请教。

    机会还会更多。

    而且当卢新华学弟他不太乐意,但是当学长加老师不是不可以考虑~

    更关键的是,

    章培横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向就是他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

    他能不心动?

    章教授马上要接替朱老担任中文系主任,再过两年就不怎么带研究生了。

    这样的机会不抓住,他真的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

    至于,怎么跳过本科读研?

    这就是他选择“工农兵推荐”这条路的原因。

    1979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关键年份。

    一方面,1977年恢复高考后,本科教育逐渐回归正轨;

    另一方面,工农兵学员制度尚未完全废除,存在“破格录取特殊人才”的政策弹性。

    1978年第一批研究生入学,招生标准更注重“实践经验+学术潜力”,而非严格的学历门槛。

    对于“有突出学术成果或特殊贡献的工农兵学员”,部分高校,尤其是文科专业,存在“直接推荐攻读研究生”的特例。

    至于例子嘛,不用其他学校,复旦就有现成的!

    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在1977年作为工农兵大学生入学,1978年大二时直接考取研究生,成为“特例”之一。

    要知道这一年,复旦也是众多允许高中生直接报考复旦研究生的学校之一!

    此外,在《百家讲坛》火出圈的易中天也是跳过了本科阶段,直接读上了武汉大学的硕士。

    前世刷到这些事例,还是看某乎“公知”喷中国大学教育水援引的案例。

    当时看完,许成军倒是没感觉教育水,只是恨自己为啥没在78年左右高考!

    结果真来了1979。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