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风流儒雅亦吾师(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也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家伙。
...
第二天中午。
许成军走在复旦大学教职工宿舍里。
昨天朱老给他了地址,叫他今天中午来家里吃饭。
这片宿舍前身是抗战胜利后接收的日军营房及日伪闸北自来水厂职员宿舍。
这些宿舍有着独特的命名体系,被称为“三村四庄”。
即庐山村、徐汇村、嘉陵村、德庄、筑庄、淞庄和渝庄。
后来,校外的“三村四庄”改名为复旦大学第X宿舍。
像“淞庄”是为纪念复旦大学创校之地吴淞口炮台湾而命名,其内多为日式二层楼建筑,最初作为学生宿舍,后来成为教职工宿舍。
条件更好的是第九宿舍,又称玖园,这里竹木茂密、环境宜人。
有三幢独立小别墅曾分别住过陈望道、苏步青、陈建功、谈家桢等知名教授。
不过朱老并不住在这。
不是不够格。
是朱老以“妻儿不在身侧,孤家寡人,何必浪费”的理由婉拒了学校的美意。
朱老的家在日式二层小楼里的一间。
到了门口,许成军深吸一口气轻轻扣门。
“咚咚~”
朱老开门见是许成军,连忙侧身招呼:“成军来啦,快进来,刚从食堂打了壶热水,正好泡新茶。”
房门打开,许成军忙递上今天一早买的礼物。
“给老师添麻烦了。”
“添什么麻烦!你看你,叫你来就叫你来,带什么东西!”
那能不带东西上门嘛,礼多人不怪嘛。
“以前拜师都需要束脩,我这啥也不要,还白吃您饭,怎么也得带点东西吧!”
说着还做了点怪模样。
老小孩老小孩,有时候你跟上了岁数的老人太客气反而觉得你生分。
朱老被他逗的直乐,银白的发丝在日光下多了些光泽。
拉着许成军的胳膊就往屋里走。
走进房里,全屋都萦绕着淡淡的墨香与旧书的温润气息。
要知道在朱老文艺批评家、传记文学作家等名称后还有个书法家的称号。
朱老家中一进来就是通铺式的客堂兼书房,木质地板被岁月磨得发亮,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迎门靠墙处立着整面书墙。
深褐色的木质书架从地面顶到天花板,格子里整齐码放着线装古籍与精装著作,
客厅里的旧餐桌上,青瓷茶壶正冒着热气。
旁边摆着一碟刚切好的酱鸭,油亮的鸭皮裹着琥珀色的卤汁,旁边是一小碗雪里蕻炒毛豆,翠绿的豆子在灯光下闪着油光。
“本来想和你喝点茶聊聊天,但是师傅送鸭子送的早,索性我们先吃饭。”
许成军笑着点头。
“食堂师傅说今天的是本地鸭,特意留了半只。”
朱老往许成军面前的白瓷碗里夹了块鸭腿,“你尝尝,轻轻一抿就能脱骨。”
说着又突然想起什么。
转身从厨房端来两碗阳春面,细白的面条卧在清汤里,撒着翠绿的葱花,酱油的咸香混着面香漫开来。
许成军挑了一筷子,连忙竖起了大拇指。
“老师这手艺是真的太好了!”
“好就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