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先当学姐,再当学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翌日。

    静安寺的钟声敲过十下时,许成军站在路口。

    兜里揣着粮票、布票以及...

    朱老硬是塞给他的工业券和布票。

    老人家说:“来趟上海不容易,家里父母惦记着,还有兄弟姊妹,总要带点东西回去,我一个人吃穿用度都用不了,让你拿着就拿着。”

    许成军是感动的。

    虽然关怀后面还带着期望,但是其中蕴含的情感是实打实的。

    多写几篇论文报答他老人家吧。

    这位清末走过来的老人,也是长寿的,前世活到了90多岁,还能看到许多许成军在这个年代留下的痕迹。

    “许同学,来啦!”

    苏曼舒穿的还是那件月白的确良衬衫被风掀起边角,辫梢的蝴蝶结沾着片梧桐叶,下半身穿了件喇叭裤。

    暖风一吹,少女的衣衫被拢得贴了身,胸前饱满得撑起柔和的弧度,往下是细细一收的腰,再顺着衬衫往下,腿又直又匀,那S形的曲线被风勾勒得明明白白,浑身透着股匀称又饱满的鲜活劲儿。

    时髦文艺又性感。

    嘶~

    你懂白月光的感觉么?

    “真要去绿波廊?”

    “《试衣镜》的稿费到了,够吃几回得了。”

    “说了吃绿波廊,感谢苏大师帮助么!”

    “什么苏大师啊,难听死了!”

    “好的,大师!”

    “大师叫谁!”

    1979年的南京东路还没那么多霓虹,绿波廊的木质招牌在夕阳里泛着暗红。

    穿藏青制服的服务员掀开门帘时,桂花香混着蒸笼热气扑面而来,把两人裹了个严实。

    “两位同志有预定?”服务员的白褂子浆得笔挺,目光在许成军的布鞋上打了个转。

    又看了眼苏曼舒的上海牌手表,以及崭新的喇叭裤和衬衫,态度热情了几分。

    “没预定,就想尝尝招牌点心。”

    靠窗的八仙桌铺着蓝格子桌布,桌角的花瓶插着塑料牡丹。

    苏曼舒刚坐下就弹了弹裤腿,喇叭裤膝盖处的褶子还没熨平。

    “要点什么?”

    许成军把菜单推过去,纸面印着“亲王点心宴”的字样,旁边用小字标着典故:1973年西哈努克亲王访沪专款定制。

    卖情怀这玩意在哪个年代都不新鲜。

    服务业嘛!

    挣钱也不寒颤。

    苏曼舒的手指点在“桂花拉糕”那行,睫毛忽闪忽闪的:“就要这个,再要两碗阳春面。”

    “太少了。”许成军抢过菜单,冲服务员喊,“再来份蟹粉小笼!”

    苏曼舒就硬拉他胳膊,冲着服务员摆手:“他开玩笑的啦!我们吃不了的。”

    蟹粉小笼单价0.3元/只,一笼 6只1.8元。

    在这年头属实是不便宜,但许成军从后世来确实是没短过吃穿,兜里有钱的时候,真就对这点不算在意。

    “我胃口大嘛!”

    “那也不行!”

    “这次先听我的!”

    蒸笼端上来时冒着白烟,蟹粉小笼的褶子捏得像朵花。

    而苏曼舒的小脸鼓的像个小河豚。

    气的!

    说了半天好话也没哄好。

    说来说去就是:“你太浪费了!”

    许成军摊手。

    还是许成军拿出前世的杀手锏,讲了个土味笑话:“给你讲个小故事,有一次上楼,我看见一个老爷爷提着东西,我看他辛苦,就想着帮他填一下,没想到,我脱口而出的是--”

    苏曼舒大眼睛眨了眨,也不气了,盯着许成军。

    啥啊!你能不能快说!

    许成军:“你猜”

    苏曼舒脸上还带着点“被转移话题”的警惕,但眼底那点气已经散了,换上几分无奈的好奇。

    “猜什么猜,你这套路一看就是口误闹笑话。是不是想说‘帮你提一下’,结果说成别的了?”

    许成军憋着笑摇头:“不对不对,再猜。”

    “猜不出来,赶紧说!”

    “脱口而出的是:老东西,爷爷我帮你提。”

    “噗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