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磐石之心(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小节一:沉默的巨像从 “艾拉之树” 教育中心的旋转楼梯往下走,温度会一点点降下来 —— 三楼教室的暖意在二楼就淡了大半,一楼走廊飘着粉笔灰的干燥气息,到了通往基石大厅的铁门处,指尖刚碰到冰冷的金属把手,就能感觉到一股带着凉意的臭氧味从门缝里渗出来,像沉在深海里的空气。
铁门是厚重的合金材质,表面刻着早已模糊的纹路 —— 有经验的老工程师说,那是战前 “星际协调矩阵” 的徽标,现在只剩几道浅沟,得凑得极近,借着走廊的应急灯光,才能勉强看出是齿轮与星辰交织的形状。负责开门的工程师小林,每次推这扇门都要用上两分力,门轴 “吱呀” 一声响,像是老树根被掰动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格外突兀,惊得墙角的应急灯都闪了两下。
走进大厅的瞬间,最先感受到的是 “静”—— 不是普通的安静,是连呼吸声都能被放大的寂静。脚步踩在防滑地砖上,发出 “笃、笃” 的声响,要过两秒才会在穹顶处传来淡淡的回音,像有人在远处轻轻应和。穹顶的光带不是连续的,而是一截截嵌在深色的岩壁里,淡银色的光从光带边缘漏出来,斜斜地照在大厅中央的基座上,把基座的影子拉得很长,像趴在地上的巨兽骸骨。
那基座比小林的身高还高两倍,宽度能占满半个大厅,是用暗灰色的复合金属做的,表面不像普通金属那样反光,反而像吸光的绒布,手摸上去是凉的,还能感觉到密密麻麻的凹痕 —— 那是无数次接口插拔留下的痕迹。有些插槽的边缘还翘着金属刺,是当年强行拔断线缆时弄的,刺尖上还沾着点发黑的锈迹,像凝固的血痂。最显眼的是基座正面三道深沟,从顶端一直划到底部,沟壁上能看到分层的金属结构,像被撕开的皮肉,里面裸露的线缆早已失去光泽,铜芯发黑,偶尔有几根断口处还挂着细小的金属丝,风从门缝里吹进来时,会轻轻晃,发出 “沙沙” 的轻响,像低语。
“当年磐石的主矩阵,能绕咱们这颗星球三圈。” 老工程师周叔蹲在基座旁,手指轻轻碰了碰一道浅痕,声音压得很低,像是怕吵醒什么,“我爷爷以前是矩阵维护员,说那时每次启动主引擎,整个基地的灯都会晃,控制台的数据流能铺满三面墙,连空气中都飘着能量的味道 —— 不是现在这种臭氧味,是暖乎乎的,像晒了太阳的金属。”
小林点点头,手里的数据板正显示着基座的历史数据:“战前它能同时调度七个星系的能源运输,还能实时监控外星系的空间波动。现在…… 连咱们城市的交通流量都算不完。” 他说着,指了指基座顶端的核心模块 —— 那模块是个长方体,外壳是银白色的,比普通的储物柜大不了多少,表面贴着十几张泛黄的标签,上面写着 “应急修复”“优先级:文明平衡”“禁止强行激活” 等字样,标签边角卷着,有些字迹已经模糊。
模块的侧面插满了线缆,有粗有细,粗的像成年人的手腕,外层是橙色的防火套,细的像电线,是透明的,能看到里面的铜芯。这些线缆一头连在模块上,另一头扎进基座的插槽里,接口处缠着银色的防水胶带,有些胶带已经起了边,露出里面的金属接头 —— 那是工程师们花了三个月,一根根对接、焊接的,每接一根,都要测试十几次,怕电流不稳烧坏核心。
“核心算力输出稳定在 1.2 Teraflop。” 负责算力测试的工程师阿凯站在模块前,数据板贴在模块外壳上,屏幕上跳着绿色的数据流,“对比战前数据…… 相当于那时‘阿尔法星系农业调度节点’的三分之一。” 他念到 “三分之一” 时,声音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数据板的边缘 —— 他上周刚在档案馆看过阿尔法星系的资料,那时的调度节点能实时计算百万亩农田的灌溉需求,而现在的磐石核心,连计算 “艾拉之树” 城市的果树生长周期都要分三次运算。
周叔走到模块另一侧,手指划过屏幕上的标红列表,列表里的 “战略级预测推演”“跨星系资源协调” 等选项后面,都跟着红色的 “永久离线” 字样,像一道道伤疤。“这些模块的芯片组全碎了。” 他叹了口气,“上次拆开外壳看,里面的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