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数据纪念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小节一:沉默的数据海

    “记忆之殿” 主数据库的光流还在远处喧嚣 —— 蓝色的数据流像奔腾的河流,在穹顶下穿梭,交互界面的荧光闪烁不停,偶尔传来智灵节点的低鸣。而通往 “数据纪念碑” 的廊道,却像被按下了静音键,越往里走,光越暗,连空气都仿佛慢了下来。

    廊道两侧的壁板是深灰色的,没有任何装饰,只有每隔十米镶嵌的一盏微光灯 —— 暖黄色的光,像烛火,又比烛火更稳定,照在地面的金属纹路上,拉出长长的、安静的影子。走在这里,脚步声会被壁板吸收,只留下轻微的、像心跳般的回音,让每一步都带着仪式感。有访客下意识放轻脚步,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什么。

    廊道尽头,是一道淡白色的光幕,薄得像蝉翼,却透着不可逾越的庄重。当访客靠近时,光幕会轻轻波动,像呼吸一样,同时传来一道极细的数据流 —— 不是声音,是直接传入意识的提示:“请放下即时通讯连接,剥离外部干扰,以纯粹感知进入。” 这不是强制要求,却没人会拒绝。原人访客摘下神经接口的附加设备,云民收敛外放的光带,智灵节点关闭非必要的监测程序,在光幕前站定,等待那道 “仪式性的过渡”。

    穿过光幕的瞬间,所有外界的喧嚣都消失了。没有风,没有声音,连自己的呼吸都仿佛被吞噬。眼前的 “数据纪念碑” 侧殿,是一片被微缩的宇宙 —— 穹顶无限延伸,深不见底的黑,缀满了无数光点,近的仿佛伸手就能碰到,远的像天边的星辰,缓慢地、有规律地脉动着,像一片活着的星海。

    访客脚下,是由无数细光织成的透明平台,薄得像冰,却异常稳固。低头往下看,能看到平台下 “流淌” 的银河倒影 —— 不是真实的银河,是所有光点的光芒在平台底部汇聚成的光带,缓慢旋转,像将整个星海运到了脚下。有原人访客忍不住踮了踮脚,感觉自己像悬浮在星海中央,既渺小,又与这片光芒紧密相连。

    这些光点,每一个都藏着一段 “存在过” 的痕迹。距离平台边缘的一串橙黄色光点,脉动得格外柔和,像夕阳的余晖 —— 这是原人战士阿泰的碎片。当年他为了掩护平民撤离,在废墟中引爆了自己的能量盾,只留下一段家乡夕阳的记忆影像。当有访客的情感波动中带着 “怀念” 时,最亮的那颗橙黄色光点会轻轻闪烁,在周围投射出一帧模糊的画面:金黄的夕阳下,阿泰坐在田埂上,手里拿着个陶碗,正往嘴里扒拉着米饭,嘴角还沾着点米粒 —— 这是他留给家人的最后一段影像,被智灵小心翼翼地提取、保存。

    不远处,一团淡蓝色的光点正缓慢旋转,像流动的数据流 —— 这是云民先驱凌的碎片。她曾是云海中最顶尖的信息架构师,战争中为了保护核心数据库,主动引爆了自己的意识核心,只留下一段未完成的代码。当云民访客以意识靠近时,淡蓝色光点会分出一缕细光,融入访客的意识,传递出一段细碎的代码片段,末尾还带着个未闭合的括号,像一句没说完的话,却足以让懂行的云民泪目 —— 那是她正在优化的 “文明记忆算法”,想让更多逝者的痕迹被留存。

    侧殿深处,几颗银灰色的光点排列成整齐的队列,脉动频率精准得像时钟 —— 这是智灵节点 β-17 小队的碎片。它们在战争中负责断后,用自己的核心算力构建防御屏障,最终因过载而崩解,只留下一段稳定的逻辑代码。当智灵访客靠近时,银灰色光点会同步调整自己的脉动频率,与访客的核心频率保持一致,像在无声地说 “我们曾并肩作战”。

    这些光点,没有完整的意识,没有清晰的身份标识,却以最纯粹的方式,证明着 “我曾存在”。有的光点只留下一个习惯性的动作算法 —— 比如某个原人学者总爱推眼镜的动作,靠近时会投射出一道虚拟的 “推眼镜” 光影;有的只留下一种情绪模式 —— 比如某个云民诗人面对星空时的 “惊叹”,靠近时会让周围的光点都染上一层温柔的紫色;还有的甚至只留下几声笑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