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三:抵达新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莉娜在休眠舱中睁开眼时,舱内的淡蓝色休眠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舱壁的导流孔排出,冰凉的液体顺着她的发梢滴落,在舱底汇成细小的水洼。复苏剂通过颈侧的纳米导管缓慢注入,先是一阵轻微的刺痛,随后暖流顺着血管蔓延至四肢 —— 她能清晰地感受到指尖的麻木感在消退,指甲盖下的淡粉色逐渐恢复,连多年前在 “三叶区” 被小麦叶片划伤的旧疤,都泛起了熟悉的痒意。

    休眠舱的舱门缓缓向上滑动,露出外部走廊的暖黄色灯光。走廊里弥漫着一股混合了臭氧与营养液的气味,这是飞船从低功耗模式切换到活跃状态的标志性气息。隔壁舱的机械师老马正扶着舱壁咳嗽,他的工装裤膝盖处还缝着上一代留下的蓝色补丁,补丁边缘已磨得发白。“莉娜丫头,” 老马的声音带着刚苏醒的沙哑,“我这老骨头还以为要睡过站了 —— 你听,引擎的声音不一样了。”

    莉娜扶着舱壁站起身,才发现自己的手脚有些虚浮。她下意识地摸向胸前 —— 那枚用小麦茎秆编织的三叶徽章还在,只是边缘因长期休眠的湿度变得有些柔软。走廊的显示屏上滚动着醒目的红色文字:“距离目标星系:0.1 光年 | 预计抵达时间:72 小时 | 全体核心船员需在 24 小时内完成身体机能恢复”。

    她走进公共洗漱间,打开水龙头,温热的水流出(这是飞船为苏醒船员特别调整的资源分配),她掬起一捧水拍在脸上,镜中的自己眼角多了几道细纹 —— 上一次清醒时,这些纹路还只是淡淡的痕迹。“奥丁,” 她对着镜面旁的智灵交互口轻声说,“调出‘三叶区’的最后监测数据。”

    半透明的全息屏在镜前亮起,显示出数十年前她休眠前的记录:“G17-832.12.20:黄金海小麦收获完毕,种子已存入第 17 代基因库;红珍珠剩余幼苗 32 株,生长状态稳定;绿丝带豌豆种子发芽率 98%……” 屏幕下方,还有一行她当时留下的备注:“若抵达目标星球,优先测试 G17 代豌豆在弱重力环境下的适应性。”

    “已为您同步更新目标星球的初步光谱数据,” 奥丁的电子音带着柔和的波动,“该星球恒星光谱与地球太阳相似度 89%,光照强度略低,建议后续调整作物种植的光源补偿参数。” 莉娜看着屏幕上那颗模糊的蓝绿色星球轮廓,指尖轻轻触碰全息屏 —— 像是在触摸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72 小时后,莉娜穿着新熨烫的淡绿色工作服(这是飞船为 “播种仪式” 准备的制服,布料是用最后一批地球亚麻纤维混合循环纤维制成),走进主观测甲板。甲板比她记忆中更明亮 —— 原本用于保护舷窗的金属挡板已完全收起,巨大的穹顶如同透明的水晶,将外部的星空毫无保留地照进来。

    甲板中央的观测栏是用飞船初代外壳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上面刻满了历代船员的印记:第一代万斯船长的缩写 “AV”,第二代莉莉安刻的小橡树图案,第五代阿里的机械齿轮标记,还有她自己多年前刻下的一片小小的小麦叶 —— 此刻,这些印记在目标星球的微光下,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

    船员们已陆续聚集在这里,人数约 50 人(这是经过数代损耗后,核心船员的剩余数量)。埃莉斯舰长站在甲板前端,她穿着深灰色的船长制服,左胸别着一枚微型的《地球记忆图谱》复刻件(这是万斯家族的传承,每代船长都会佩戴),右手握着一个黄铜望远镜 —— 这是第一代哈桑留下的,镜身上还刻着 “1986 年哈雷彗星观测纪念” 的字样。

    “安静。” 埃莉斯的声音不高,却让喧闹的甲板瞬间安静下来。她抬手调整穹顶的投射参数,原本模糊的星图逐渐清晰 —— 一颗巨大的气体巨星首先占据了穹顶左侧,它的表面覆盖着棕红色与乳白色的条纹,中间缠绕着一道淡紫色的气旋,如同一条缓慢流动的丝带。气旋的边缘闪烁着微弱的闪电,在漆黑的宇宙背景下格外显眼。

    “那是‘守护者星’,” 埃莉斯指着气体巨星说,“目标行星的伴星,它的引力能稳定‘希望之星’的轨道,避免小行星撞击 —— 就像木星守护地球一样。” 她的手指轻轻移动,指向气体巨星右侧 —— 一颗蓝绿色的星球缓缓进入视野,它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色云层,云层如同柔软的棉絮,在恒星的照射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莉娜的呼吸瞬间停滞了。她凑到观测栏前,眯起眼睛仔细看 —— 云层的缝隙里,能看到大片深绿色的区域,像是覆盖着茂密的菌毯;还有几片深蓝色的区域,边缘有白色的波纹,奥丁实时标注出 “液态水湖,面积约 30 万平方公里”;更远处,有一道蜿蜒的暗褐色线条,奥丁解释:“初步判断为火山岩形成的山脉,地质活动稳定,无近期喷发迹象。”

    “看那里!” 年轻的生物学家艾莎(第 18 代船员,艾莎?卡恩的后代)突然指向星球的南极区域,“有冰盖!但面积很小,说明星球温度适宜。” 艾莎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上面显示着实时传输的光谱数据,“大气中的氧气浓度 21%,和地球几乎一样!还有水蒸气的信号,说明有完整的水循环。”

    老马走到莉娜身边,用粗糙的手掌拍了拍她的肩膀:“丫头,你看那片绿色,像不像你日记里画的‘希望麦田’?” 莉娜点点头,眼眶突然发热 —— 她想起小时候,母亲曾指着日记里的画对她说:“等我们抵达目标星球,你要把小麦种在这样的土地上,让地球的庄稼在新的星星下生长。”

    “开始全面扫描。” 埃莉斯舰长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将黄铜望远镜递给身边的副官,“重点监测生命信号与地质稳定性。”

    甲板中央的主屏幕亮起,分成四个象限,实时刷新着数据:

    1. 大气与气候象限

    【大气成分】:氮气 78.2% | 氧气 20.8% | 氩气 0.93% | 二氧化碳 0.04% | 甲烷 0.0003%(非平衡态,确认生物成因)

    【表面温度】:赤道区域平均 18℃ | 温带区域平均 12℃ | 极地区域平均 - 5℃ | 昼夜温差≤8℃(无极端气候)

    【风速】:最大风速 15m/s(集中在高纬度区域,赤道区域风速稳定在 3-5m/s)

    【降水】:赤道区域有规律对流雨,周期约 7 地球日(与飞船生态系统的灌溉周期相近)

    “甲烷浓度符合地球古生代早期水平,” 艾莎指着屏幕说,“说明有微生物在进行代谢活动,但没有工业活动的痕迹 —— 完全符合‘无智慧文明’的判定标准。”

    2. 地质与水文象限

    【地质结构】:地壳厚度 25-30 公里(硅铝层为主,稳定性高) | 板块活动:微乎其微(无地震带分布) | 火山:仅发现 3 座死火山(最后喷发时间距今 100 万年以上)

    【水文分布】:液态水覆盖率 72% | 最大湖泊:“蓝眼湖”(面积 32 万平方公里,深度平均 200 米,水质呈弱碱性,适合地球生物生存) | 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丰富,可直接饮用(需过滤微生物)

    机械师老马看着地质数据,松了口气:“太好了,没有活跃火山,也没有地震,投放点的选择范围很大 —— 我们的‘文明礼物’不会被地质灾害破坏。”

    3. 生命信号象限

    【表层生命】:广泛分布的菌毯类生物(颜色从浅绿到深绿,推测为光合自养型) | 淡水区域发现单细胞藻类(与地球蓝藻相似度 60%) | 无多细胞动物迹象

    【深海生命】:热液喷口区域检测到化能合成菌(代谢产物含硫化氢,与地球深海热泉生物群落结构相似) | 无复杂生态链(处于生态演化早期阶段)

    【生态评估】:稳定、原始、无竞争优势物种(地球生物介入后不会破坏原有生态平衡)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埃莉斯舰长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原始生态系统有足够的包容性,我们的‘礼物’不会成为入侵物种,只会为它提供更多演化可能性 —— 完全符合《播种协议》的‘无干扰赠与’原则。”

    4. 投放点评估象限

    屏幕上出现 “希望之星” 的三维模型,赤道附近一片平缓的绿色的区域被标为 “优先投放点”:

    【投放点名称】:绿原区(因广泛覆盖浅绿色菌毯得名)

    【地形】:海拔差≤50 米,无岩石裸露,土壤为腐殖质土(有机质含量 3%,适合种子萌发)

    【周边环境】:距离蓝眼湖 15 公里(可提供稳定水源) | 距离死火山 100 公里(地质安全) | 光照时间:每天 14 地球小时(符合作物生长需求)

    【投放点面积】:100 平方公里(足够容纳所有 “文明礼物”,且不会过度集中)

    莉娜看着 “绿原区” 的细节图,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 —— 那里的菌毯看起来柔软而湿润,像是铺在大地上的绿色地毯。“奥丁,” 她轻声说,“模拟 G17 代小麦在绿原区土壤中的生长周期。”

    全息屏上立刻出现模拟动画:小麦种子在土壤中萌发,根系缓慢扎入腐殖质土,幼苗在恒星光照下生长,28 天后长出麦穗,45 天后成熟 —— 整个周期比在飞船上缩短了 5 天。“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光照稳定,” 奥丁解释,“豌豆和番茄的生长周期也会相应缩短,发芽率预计可达 95% 以上。”

    “启动‘文明礼物’投放准备程序。” 埃莉斯舰长的声音在甲板上回荡,“各部门汇报准备情况。”

    1. 生命库准备:基因的传承

    莉娜和艾莎走进位于飞船底层的生命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