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五:持续的脉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拓那番在虚拟议事厅关闭后,没有返回 “艾拉之树” 顶层的议员住所,而是带着半杯冷却的合成茶,走进了位于城市地下三层的 “源流” 系统次级监控室。这里的光带是低饱和度的靛蓝色,与议事厅的鎏金截然不同 —— 墙上悬浮着太阳系各监测点的实时数据流,“远眺者” 站传来的信号波形像一条淡银色的丝带,正以恒定的频率微微起伏。

    “还在解析频谱深层结构吗?” 他轻声问向伏案的年轻研究员。女孩的指尖在虚拟光屏上滑动,调出一组复杂的谐波分析图:“第七次尝试了,智灵说信号的基础频率里嵌套着三层加密结构,但每次解码到第三层就会出现自循环 —— 像是故意设置的迷宫。” 拓那番俯身细看,指腹轻轻点在光屏上某个波动节点:“别执着于‘破解’,先记录它的规律。就像观察一颗恒星的自转,我们不需要知道它的内核是什么,只要它的光还在稳定闪烁,就足够判断它的状态。”

    这番对话像一粒石子,落入了监控室的沉静里。不远处,曾在议事厅里拍着桌子主张 “立刻启动星际堡垒预案” 的恐慌派代表科林,正对着火星农业扩展计划的三维模型皱眉 —— 他面前的光屏上,望舒谷新垦农田的土壤湿度数据与植被生长模拟曲线正逐帧比对。“之前总觉得‘守’才是安全,现在才明白,” 他忽然对身旁的助手说,“如果连火星的麦子都种不好,建再厚的堡垒也没用。” 助手递过一份优化方案:“刚才收到火星农场的反馈,他们想在新田区试点‘共生菌肥’,用旧地球蓝藻和火星本土微生物结合,能提高 30% 的抗逆性。” 科林接过方案时,指尖不经意间拂过模型里奔跑的虚拟孩童,嘴角难得有了一丝松弛。

    与此同时,质疑派的领军人物、78 岁的天体物理学家艾琳教授,正坐在木卫二轨道 “守望者” 站的观测舱里。她的白发用一根银质发簪束在脑后,面前的全息投影里,冰下海洋的热液喷口处,一团半透明的 “意识体” 正随着水流舒展 —— 那是三个月前被发现的新生生命,此刻正发出微弱的生物电信号,与 “远眺者” 传来的深空信号形成奇妙的共振。“之前我总说‘没有实证就不该恐慌’,” 她对着通讯器另一端的学生说,“现在才懂,‘不恐慌’不代表‘不准备’。你看这个小家伙,它在冰下黑暗里都能找到生存的节奏,我们的文明难道还不如一团原生意识?” 通讯器里传来学生的笑声:“教授,应急预案的第一版已经完成,我们把‘源流’系统的异常响应分为了五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对应着现有的防御模块 —— 比如一级异常就联动奥尔特云的预警卫星,五级才会启动火星的地下避难所,绝不会惊动普通民众。”

    决议的执行像一场无声的雨,渗透进文明的每一个角落。在地球 “艾拉之树” 城市的市集里,清晨的露水还沾在仿生藤蔓的叶片上,商贩们就已经支起了摊位。卖手工陶瓷的老匠人卡伦,正把一尊刻着 “星尘” 图案的陶罐递给顾客 —— 罐身上的星图是用火星红色陶土绘制的,每一颗星星的位置都与 “播种者号” 的航线完全一致。“之前总有人问我,‘万一外星人来了,这些罐子还有用吗?’” 卡伦一边用软布擦拭陶罐,一边笑着说,“现在没人问了。你看那边卖新鲜果蔬的莉莉,她的摊位前还是排着长队;修飞行器的汤姆,昨天还帮邻居检修了家用穿梭机。该过日子还是要过日子,难道因为天上有个信号,我们就不吃饭、不工作了?”

    市集的中央广场上,一群孩子正围着启蒙 AI “磐石” 听故事。“磐石” 的投影是一块半透明的灰色晶石,它的声音带着旧地球岩石的厚重感:“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曾因为害怕‘熵噬’,放弃了整个地球…… 但现在,我们在火星种出了麦子,在木卫二发现了新生命,还把‘播种者号’送向了更远的星系。” 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举起手:“磐石爷爷,那个从宇宙来的信号,是不是在看着我们种麦子呀?”“磐石” 的投影微微闪烁,像是在思考:“它可能在看,也可能只是在传递某种信息。但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我们在守护自己的家园,在让文明变得更好。就像你们每天要上学、要帮助爸爸妈妈一样,我们的文明也在‘学习’如何在宇宙中生存。”

    火星 “望舒谷” 的农田里,正午的人工日照带着恰到好处的暖意。农夫马库斯正蹲在田埂上,用手指拨开土壤 —— 土里的共生菌肥正散发着淡淡的蓝绿色荧光,小麦的根系在荧光的包裹下,长得格外粗壮。“你看这根须,” 他对身边的学徒说,“三个月前刚播种的时候,有人说‘万一信号是敌人的探测器,这些麦子不就白种了?’但你看现在,它们长得多好。” 远处,几个孩子举着透明的标本盒,正在收集红色的火星土壤。“马库斯叔叔!” 一个男孩举着标本盒跑过来,盒子里的土壤里埋着一颗小小的金属碎片 —— 那是旧文明飞船的残骸,“我们要把这个送给木卫二的科学家,他们说可以用这个碎片研究‘熵噬’发生时的金属变化!” 马库斯摸了摸男孩的头:“好啊,告诉他们,等我们的麦子熟了,也给他们送过去 —— 让他们在冰天雪地里,也能尝到火星的味道。”

    木卫二 “守望者” 站的观测舱里,研究员艾拉正盯着屏幕上的生物电信号图谱。屏幕中央,那团半透明的 “意识体” 正围绕着热液喷口旋转,它的信号波纹与 “远眺者” 传来的深空信号渐渐同步,形成了一道优美的正弦曲线。“你看!” 艾拉激动地抓住同事的手臂,“它在模仿那个信号的频率!不是被动的共振,是主动的模仿!” 同事赶紧调出数据记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