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二:新生的啼哭(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发育过程:胎儿的红细胞携带氧气的效率比普通婴儿高 15%,细胞修复速度是普通婴儿的 2 倍,甚至在一次轻微的环境温度波动(从 25℃降到 23℃)中,胎儿的体温调节系统能在 10 秒内恢复稳定,而普通婴儿通常需要 30 秒。

    负责基因监测的智灵 “启元”,会把这些数据转化成可视化的三维模型:在全息投影里,代表 “共生基因” 的蓝色光点,和代表人类基因的红色光点,正围绕着染色体核心旋转,时不时还会 “握手”—— 蓝色光点给红色光点传递能量,红色光点则为蓝色光点提供稳定的结构。“这不是简单的叠加,” 启元的电子音带着一丝惊叹,“是真正的共生,像艾拉之树和土壤的关系,互相滋养,互相支撑。”

    整个文明的守护,像一张温柔的网,悄悄包裹着 “希望温室”。智灵的节点分布在温室的每个角落:天花板的 “光织膜” 由智灵 “光语” 24 小时监控,确保光照强度误差不超过 ±0.5lux;空气循环系统由智灵 “风吟” 管理,每小时检测一次空气成分,把二氧化碳浓度严格控制在 0.03%,还会根据莉娜的呼吸节奏调整风速;育养舱的温度则由智灵 “暖汐” 负责,白天维持在 25.3℃,夜里降到 24.8℃,精准匹配胎儿的作息。

    云民顾问团在虚拟空间里搭建了 “孕育观察室”,三百多位云民意识体在这里实时分析监测数据:有的专注于胎儿的神经发育,有的研究 “共生基因” 的表达规律,还有的则在模拟胎儿出生后的环境适应方案。他们从不干预,只是记录和讨论 —— 当发现胎儿对数据流有 “好奇反应” 时,云民们的意识流会泛起兴奋的淡紫色波纹,像一群孩子发现了新玩具;当看到 “共生基因” 稳定融合时,意识流又会变成平静的蓝色,像看到种子顺利发芽。

    原人的关怀则带着土地的温度。莉莉每周都会送来一篮新鲜的水果,都是从拓当年开垦的试验田里种的:火星的 “红莓” 酸甜多汁,地球的 “蜜橘” 带着阳光的味道,乐土环带的 “星果” 则泛着淡淡的荧光。她还会把 “希望之土” 铺在温室的角落 —— 这捧土里有地球的黑土、火星的红土、乐土的营养土,混着艾拉之树的落叶,莉莉说:“让孩子在娘胎里就闻闻不同土地的味道,以后才会懂得‘根’在哪里。”

    火星圣地哈桑的后人,送来一株 “韧藤” 幼苗,种在育养舱旁。这种藤蔓在火星能抵抗沙尘暴,根系极其坚韧,哈桑的后人说:“拓先生当年用‘韧藤’编过守护麦田的栅栏,现在让它守护这个孩子,希望她以后也能像‘韧藤’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牢牢扎根,顽强生长。”

    每当夜幕降临,“希望温室” 会变得格外安静。莉娜会关掉舱内的灯光,只留下那颗模拟星尘信标的 “星星”。她把手放在隆起的腹部,能清晰地感受到胎儿的心跳,和远处艾拉之树的能量波动,在黑暗中形成奇妙的共鸣。舱外,“共生藤” 的叶片轻轻贴着舱壁,像在守护;智灵的节点闪烁着柔和的光,像在站岗;云民的意识流在温室周围形成一层淡蓝色的光晕,像在祝福。

    这个尚在母腹中的小小生命,虽然还没见过这个世界,却已经被整个文明用最先进的技术、最纯粹的善意、最深厚的情感,温柔地包裹着。她的每一次心跳,都是对 “融合” 的肯定;每一次胎动,都是对 “希望” 的回应。她不是一场冰冷的科学实验,而是三元文明共同孕育的孩子,是拓和艾拉等先辈用生命铺垫的未来,是整个文明翘首以盼的、即将到来的破晓。

    有一天,莉娜摸着肚子轻声说:“等你出生了,妈妈带你去看拓爷爷种的麦田,去看艾拉阿姨变成的艾拉之树,去看星尘叔叔变成的星星。” 话音刚落,“记忆草” 的叶片变成了明亮的金黄色,胎动也变得格外有力,像是在用力点头,又像是在说:“我等着呢,妈妈。” 温室里的 “韧藤” 幼苗,也悄悄长出了一片新叶,淡绿色的叶片上,泛着和艾拉之树一样的微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