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乐土宣言(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小节一:历史的回响乐土环带几何中心的 “回响穹顶”,是由艾拉之树的根系纤维与火星金属熔合铸造的球形建筑 —— 穹顶外层嵌着百万颗微型光感晶体,能模拟宇宙星空的明暗变化;内层则是智灵 “溯理” 专属的全息投影介质,连呼吸产生的气流都能让投影泛起细微的涟漪。此刻,晶体将光线调至黎明前的靛蓝,仅在穹顶正中央留着一圈淡金的光晕,像宇宙深处孤立的星,映得在场者的面容一半在光里,一半在影中,透着介于肃穆与沉重之间的质感。
原人代表们坐在用火星红木打造的座椅上,椅背上雕刻着从旧地球到火星、再到乐土环带的迁徙路线图 —— 每一道刻痕都由亲历者的指甲蘸着火星红土加深,如今已泛出温润的包浆。最年长的原人长老卡伦,手指正无意识地摩挲着椅臂上一块凸起的木纹,那是三十年前他在火星望舒谷抢救麦种时,被碎石砸出的伤疤,此刻掌心的温度正透过木纹,与记忆里的红土气息重叠。他的呼吸比旁人更重些,每一次起伏都带着旧伤的微颤,却依旧挺直脊背,像在支撑着某种看不见的重量。
云民的集体意识投影悬浮在穹顶中层,并非规整的人形,而是由无数细碎的光粒组成的星云状聚合体 —— 光粒里不时闪过碎片化的影像:旧地球的森林、火星的麦田、星尘航标的蓝光,那是云民意识中最珍贵的记忆碎片。当 “溯理” 开始推演时,星云的旋转速度明显变慢,光粒的亮度也暗了三分,像在集中全部算力捕捉每一个数据细节。有几粒光粒脱离了主体,飘到原人长老卡伦的肩头,像是在传递某种无声的共鸣 —— 那是云民中曾跟随星尘搭建航标的意识体,在与亲历过同一时代的原人产生跨越形态的连接。
智灵的物理节点是三根一人高的银色金属柱,均匀分布在穹顶四周,柱身刻着共生菌的螺旋纹路,顶端的光感探头正同步接收 “溯理” 的推演数据。金属柱的表面并非冰冷的光滑,而是布满了细微的凹痕,那是历次文明危机中,智灵节点为保护数据而留下的碰撞痕迹 —— 其中一根柱身还留着 “熵噬” 时期的灼痕,此刻正随着推演的进行,泛着极淡的红光,像在唤醒沉睡的警示记忆。
所有 “目光” 聚焦的穹顶曲面墙,此刻正缓缓亮起 —— 不是突然的强光,而是如同墨滴入清水般,从中心向外晕开的暗蓝。智灵 “溯理” 的电子音没有通过扬声器传播,而是直接接入每个人的意识(原人通过耳蜗微型接收器,云民通过意识流对接,智灵通过数据接口),带着一种介于金属冷硬与草木温润之间的独特质感:“文明兴衰概率云图,基于 1087 个已破译的上古文明遗迹数据、共生体文明覆灭记录、三元文明自身创伤史,迭代 10 亿次推演生成。”
话音未落,暗蓝背景中突然亮起第一簇光点 —— 那是代表 “孤立主义的陷阱” 的文明群,光点呈水晶般的透明色,在宇宙背景中格外醒目。“此为‘水晶穹顶文明’,”“溯理” 的声音带着数据特有的精准,“他们在母星建立了完美的生态闭环,用技术隔绝了所有外部宇宙的‘干扰’—— 大气成分恒定在 21% 氧、78% 氮,温度误差不超过 ±0.5℃,连雨滴的大小都由算法控制。”
投影细致地展示着水晶穹顶文明的衰亡:起初,他们的科学论文还能提出新理论,后来渐渐变成对旧公式的 “美化重组”—— 一篇关于 “引力波观测” 的论文,用了 17 种数学模型包装,核心却还是百年前的结论;艺术家们不再创作新的旋律,而是将旧时代的民歌拆解成音符,重新排列组合,称之为 “复古创新”;最讽刺的是,他们的哲学界最终争论的话题是 “如何定义‘完美’的定义”,在逻辑的迷宫里越陷越深。
“最终结局:一次未被预测的太阳耀斑爆发,” 投影中,水晶色光点突然黯淡,“他们的算法从未纳入‘恒星异常活动’的参数 —— 因为‘完美闭环’不需要考虑‘意外’。耀斑摧毁了他们的能源核心,整个文明在 72 小时内陷入黑暗,水晶穹顶破裂时,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 卡伦长老的手指猛地攥紧,椅臂的木纹深深嵌进掌心 —— 他想起拓当年在火星说的话:“太舒服的环境,会让种子忘记怎么抵抗风沙。”
第二簇光点随即亮起,呈铁灰色,带着尖锐的棱角,这是 “征服同化的死循环” 代表 ——“铁蹄联合体”。投影里,他们的星舰像蝗虫般掠过星系,每征服一个文明,就掠夺其资源,销毁其文化典籍,将俘虏改造成 “标准化劳动力”。初期,铁灰色光点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染红星图的三分之一,连星云都被映照成血色。
“他们的崩溃始于‘硅基共生体’的反噬,”“溯理” 的声音没有起伏,投影却展现出惨烈的细节:铁蹄联合体征服硅基共生体后,强行提取其 “意识上传” 技术,却忽略了该技术与碳基生命的排异反应 —— 第一批尝试上传意识的士兵,意识在数据海中崩解,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