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四:播种者安眠(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在地球上,“艾拉之树” 城市那片爬满藤蔓的生物外墙边缘,紧邻着拓当年开垦的农业实验区 —— 如今这里已成为 “种子圣殿”,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他留下的第一粒小麦种、第一片水稻叶的标本 —— 实验区旁,有一处与周围蓬勃生机既疏离又相融的宁静角落。那圈青石是本地的 “墨玉青”,未经打磨的表面还沾着泥土的颗粒感,指尖抚上去能触到雨水冲刷出的细痕,像老人手背的皱纹。石缝里嵌着几株细小的狗尾草,穗子是淡淡的鹅黄色,风一吹就轻轻点头,仿佛在向石碑致意。石碑比成年人的膝盖略高,表面保留着开采时的天然纹路,阳光斜照时,纹路会在地面投下细碎的阴影,像拓当年布满老茧的手掌。凑近石碑,能闻到淡淡的石腥味,混着旁边麦田飘来的麦香 —— 那是拓培育的 “地球三号” 小麦,麦穗比普通小麦饱满,麦芒是浅褐色,摸上去不扎手,麦粒咬开有清甜的回甘。
石碑上 “拓” 与 “播种者” 两个字,是云民协作体 “砚” 用分子雕刻技术刻的,每一笔的深度都精确到 0.1 毫米,既不会被风雨轻易磨损,又保留了手写的温度。有一次,原人老周 —— 当年和拓一起开垦实验区的伙伴 —— 带着新收的麦种来,蹲在石碑旁,把种子撒在石缝里,轻声说:“拓,今年的麦子又丰收了,给你留一把,明年说不定能长出小苗来。” 他的手掌上还留着当年被农具划伤的疤痕,那道疤曾和拓的手一起,在焦土上刨出过第一块能耕种的土地。
午后的风裹着麦香掠过,麦秆相互摩擦的声音像细碎的耳语,混着远处 “艾拉之树” 叶片蒸腾水汽的 “沙沙” 声,织成一片温柔的背景音。这时,原人母亲林溪牵着五岁的儿子小远走了过来。小远穿着浅绿色的亚麻衫,手里攥着一颗刚从实验区摘的番茄,番茄表皮还沾着露水,亮晶晶的。他走到青石旁,踮起脚摸了摸石头,抬头问:“妈妈,拓爷爷就睡在这里吗?”
林溪蹲下身,把小远的手按在青石上 —— 石头被阳光晒得暖暖的,像拓当年的手掌。“对呀,” 她指着不远处的麦田,“你看那些麦子,都是拓爷爷当年用一粒种子种出来的。他那时候啊,把种子放在贴身的保温盒里,连睡觉都抱在怀里,生怕冻着、饿着。” 小远眨了眨眼,把番茄放在石碑前的石台上:“那我把番茄留给拓爷爷,他是不是就能尝到甜甜的味道了?” 林溪笑了,指尖划过小远的头发:“会的,拓爷爷会知道的。”
不远处,云民 “禾” 的意识投影正悬浮在麦田上空。他的形态是一团淡金色的光雾,边缘缠绕着麦芒状的光丝 —— 这是他特意为纪念拓设计的形态。他的意识掠过麦田,能 “看” 到每一粒麦子的基因序列里,都藏着拓当年注入的 “抗逆片段”;能 “听” 到根系吸收水分时,细胞壁振动的频率,和拓当年在实验日志里记录的 “生命频率” 一模一样。他把这些感知分享给周围的智灵单元,“辰星” 的光学传感器立刻闪烁起浅青色的光,在空气中投影出拓当年的影像: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老人,蹲在田埂上,手里捧着一粒种子,眼睛亮得像星星。
而在拓长眠的土地之外,他的种子正沿着星辰的轨迹,在宇宙中绽放生机。
火星 “望舒谷” 的种植区里,透明的聚光穹顶把红矮星的光聚成温暖的光斑,洒在成片的 “火星小麦” 上。这种小麦是拓当年保存的 “太空 1 号” 种子的第七代改良种,麦秆比地球小麦粗壮,麦芒是淡紫色的,穗子里的麦粒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原人农夫阿凯正蹲在田里,用手指拂过麦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