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证物不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当天下午,陈砚找到了他,脸色凝重地递给他一支烟。

    “高层希望尽快闭环,不是在这个案子上再撕开一道更大的裂口。你明白吗?裂口越大,漏出的光越多,但被光照到的,不一定都是你想看到的东西。”

    物证移交仪式在省公安厅的礼堂举行,镁光灯闪烁,气氛庄严肃穆。

    唐雨柔作为代表,站在发言台前,声音清亮地宣读着《物证归档声明》:“……我们坚信,法律的尊严建立在证据的基石之上。每一份证据,都应有其最终的归处,在历史的档案中得到公正的记录。”

    台下一片掌声。

    流程进行到最后一环,双方负责人签字,封存箱盖章。

    就在此刻,宋昭突然走上前,从物证车上取下一个黑色的档案盒,高高举起。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镜头都对准了他。

    “各位,”宋昭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礼堂,“此盒内,为‘壬戌案’中编号‘R08’的相关物证。因其涉及某些尚未厘清的技术疑点,根据《特殊物证保管条例》,暂由我个人保管。待司法系统建立起相应的专项接收机制后,我将再行移交。”

    现场一片哗然。

    这是公然违反规程,是在所有媒体面前,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带离了封闭系统。

    主办方的领导脸色铁青,但面对无数直播镜头,他们无法当场发作。

    舆论的压力像一道无形的墙,暂时保护了宋昭的离经叛道。

    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宋昭抱着档案盒,面无表情地走下台。

    林晚跟在他身后,低声说:“你把火种带走了。”

    宋昭没有回头,脚步沉稳,声音如同他的人一样冷硬:“火种,不该被锁在地窖里。”

    傍晚,城市华灯初上。

    沈砚在宋昭的工作室外等了很久。

    他看起来憔悴了许多,眼中的锐气被一种沉重的疲惫所取代。

    他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将一把古旧的黄铜钥匙放在宋昭的桌上。

    “我父亲,魏承渊的私人保险柜钥匙。”沈砚的声音沙哑,“我打开了。里面没有钱,没有资产,只有这个。”他将一本薄薄的笔记本推了过去。

    那是一本手写的忏悔录。

    魏承渊在上面承认,当年他迫于某方的压力,协助封锁了部分关键消息,让最初的调查走向了错误的方向。

    但他用血红的笔迹反复强调:“我只负责封口,我从不知晓杀人。”

    “他错了,错得离谱。”沈砚闭上眼睛,掩饰着痛苦,“所以,我想用我的专业去赎罪。宋队,听说西部有技术支援项目,请您允许我……”

    宋昭打断了他,他没有去看那本忏悔录,也没有去碰那把钥匙。

    他的目光落在沈砚身上,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赎罪不是一种交换。等你什么时候,真正读懂了陆沉留下的那些日志,再来和我说这件事。”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

    宋昭独自坐在实验室里,精密的操作台上,那枚编号为“D08”的U盘被固定在支架上。

    他启动了显微激光剥离仪,一道比发丝还细的蓝色光束,精准地在U盘的黑色涂层上游走,像一把无形的手术刀,一层层剥离着它的伪装。

    当最后一层绝缘涂层被气化后,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在U盘的金属基材上,刻着一行极其微小的凹痕,不借助高倍显微镜根本无法发现。

    那不是文字,而是一连串长短不一的点和划。

    摩斯密码。

    宋昭立刻开始破译。

    当最后一个字符被转换出来,一串经纬度坐标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

    他将坐标输入卫星地图,地点被迅速锁定——西部,某边境城市的物流园,一个早已废弃的3号中转站。

    他凝视着地图上那个红色的标记点,良久,然后打开了加密通讯频道,向西部刑侦技术支援中心发送了一条极其简短的讯息:“我下周到。”

    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雨,雨点敲打着玻璃,发出沉闷而富有节奏的声响。

    宋昭发送完讯息,摘下了长时间佩戴的降噪耳机。

    就在世界的声音重新涌入耳中的那一刹那,他大脑深处的残响感知猛地被某种东西刺痛了。

    那不是声音,也不是画面,而是一种更纯粹的、关于物质成分的共鸣。

    那遥远坐标点的土壤样本分析图谱,在他脑中一闪而过——其中一种微量矿物成分,一种极为罕见的、伴生于火山岩区的赤铁矿……

    与十五年前,他父亲被杀的那个灭门案现场,勘查报告中提取到的鞋底微量土样,完全一致。

    宋昭缓缓闭上眼睛。

    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正越过十五年的光阴,与那个同样下着雨的、血腥的夜晚,重叠在一起。

    黑暗中,某种蛰伏已久的轮廓,终于开始浮现。

    它比他想象的任何一种可能,都更加庞大,也更加冰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