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选角风波与神秘线索(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夏听听把“公开选角”的通知贴在工作室门口时,张姐正在给道具清单上的“青铜剑”打叉——那是阿Ken网购的塑料玩具,剑尖还歪着。“娜姐,您这是要学那些大导演搞海选?”她扬了扬下巴,“就咱们这预算,能招来的估计不是刚毕业的学生,就是跑龙套跑成精的混子。”夏听听没接话,只是把打印好的角色要求往桌上一推:谢安要“藏锋”,眼神里得有惊涛骇浪却表面平静;谢玄要“锐”,少年气里裹着杀气;苻坚要“傲”,哪怕落魄时也带着帝王的架子。这些标准是她对着陆明远的《草木兵》手稿改的,手稿里用红笔批注:“演员的眼睛是镜头的钥匙,钥匙不对,门就打不开。”
选角当天,工作室的楼道挤得像菜市场。一个留着络腮胡的大叔非要试谢玄,说自己“内心住着少年”;两个穿汉服的姑娘为谁更像“东晋仕女”吵了起来;最离谱的是个戴眼镜的程序员,拿着简历说自己“精通淝水之战的战术模拟,演苻坚能自带沙盘”。
夏听听坐在临时搭起的评委席后,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张姐在旁边低声记着名字,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越来越急:“娜姐,要不还是找熟人吧?我认识个话剧团的老演员,演谢安肯定没问题,就是出场费得加五千。”
“再等等。”夏听听的目光落在楼道尽头——那里站着个穿洗得发白衬衫的男生,背挺得笔直,手里捏着张揉皱的报名表,却始终没上前。男生约莫二十岁,眉眼清瘦,睫毛很长,低头时能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像极了手稿里描写谢玄“少年带剑,锋芒初露”的样子。
“最后一个名额。”夏听听突然开口,朝着男生的方向扬了扬下巴,“你,过来试试谢玄的台词。”
男生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攥着报名表的手指关节泛白。他走到场地中央,深吸一口气,念出谢玄请缨出战的那段台词:“叔父坐镇中枢,玄愿领八千精兵,直抵洛涧!”声音不算洪亮,甚至带着点青涩,可说到“八千精兵”时,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眼神突然变得锐利,像出鞘的短刀。
张姐刚想开口说“太年轻”,就被夏听听按住了手。“你叫什么名字?”她问。男生低头看了看衬衫袖口的磨边:“沈砚,刚从电影学院退学。”
“为什么退学?”
“老师说我不会‘演’,只会‘站着’。”沈砚的声音低了下去,“他们要我哭的时候挤出眼泪,愤怒的时候摔杯子,可我觉得……有时候不动比动更有力量。”
夏听听心里“咯噔”一下——这正是她想在谢玄身上体现的特质。原世界的历史记载里,谢玄年轻时屡遭非议,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稳住阵脚,这种“静”里藏着的“劲”,恰恰是沈砚刚才不经意间流露的东西。
“明天来试装。”她没再多问,直接在报名表上画了个勾。沈砚愣住了,捏着报名表的手微微发抖,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被选上。
等人群散去,张姐才忍不住念叨:“娜姐,您这也太冒险了!一个退学的学生,连镜头感都未必有,要是砸了……”
“张姐,您还记得《孤城》里那个守城老兵吗?”夏听听打断她,“全程没说三句台词,可他站在城楼上的背影,比任何嘶吼都让人揪心。好演员不是会‘演’,是会‘信’——相信自己就是那个角色。”她拿起陆明远的手稿,翻到某一页,“你看这里,陆明远写‘谢玄的剑永远握在左手,因为他小时候摔断过右臂’,这种细节,只有相信角色的演员才能演出来。”
张姐盯着手稿上的批注,突然叹了口气:“行吧,反正咱们已经在悬崖边上了,多跨一步也未必会摔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