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教案里的坚守(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一、中学办公室的教案与带墨的指尖某县城向阳中学的清晨总飘着粉笔灰与早餐摊油条的混合味道,我守在文具店柜台后,看赵伟穿着浅蓝色衬衫忙碌。他的袖口沾着淡白色粉笔灰,是昨天板书《岳阳楼记》时蹭的;领口系着深灰色领带,边缘被反复拉扯得有些松散;胸前别着 “优秀班主任” 旧徽章,是 5 年前评的,徽章表面已有些氧化;左手托着语文教案,封皮印着 “向阳中学” 的红色字样,内页夹着两张便签 —— 一张是校长李建军写的 “周三前交初二(3)班升学率提升方案,重点盯 3 名差生”,另一张是书记张援疆写的 “周五前备完‘援疆故事’德育课教案,需加入学生互动环节”;右手握着红笔,正批改学生作文 —— 指尖因长期握笔、翻课本泛着厚茧,指缝里藏着点红墨水,连指甲盖都被染成了淡红色,是刚批改完作文本蹭的。
他的办公桌角落永远摆着三样东西:泡着浓茶的保温杯,杯身贴着女儿画的 “爸爸加油” 简笔画,画里的小女孩举着满分试卷,杯盖缠着圈透明胶带防漏,是长期熬夜备课、焦虑失眠用来提神的,他说 “喝口浓茶,能撑到晚自习结束”;记满 “任务清单” 的黄色笔记本,封面用透明胶带粘补过,某页用铅笔写着 “周一:给校长交升学率提升方案;周二:帮书记组织‘援疆主题班会’;周三:批改单元测试卷(重点盯李明、王芳、张强三名差生)”“提醒妻子:女儿周四 17 点舞蹈课,别忘接,她上周就闹着要你陪”;还有本女儿的拼音作业本,放在教案旁,作业本上有几处红色批改痕迹,是他昨晚熬夜间隙帮女儿检查的,某页写着 “爸爸,我想你陪我读拼音”。课间休息时,他会靠在椅背上揉太阳穴,眉头紧锁,手里还攥着没改完的作文本,眼睛却盯着办公室门口 —— 怕校长或书记突然进来布置新任务,也怕学生来找他问问题,他说 “教书要对得起学生,可校长和书记的安排也不能推,家里 2800 元房贷、女儿 800 元兴趣班费用,都靠这份工作撑着”。
上周周五,我送文具到学校办公室时,撞见他对着两份文件红着眼。浅蓝色衬衫的袖口被墨水染黑,他手里攥着校长的 “升学率冲刺计划”,上面写着 “周末加课两天,重点讲解文言文阅读与作文技巧”,还有书记的 “援疆德育研学方案”,要求 “周日带学生去本地纪念馆参观,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两份文件的时间完全冲突;手机屏幕亮着妻子发来的消息:“女儿发烧到 38.5℃,我今晚夜班,你能不能早点回家带她去医院?” 而他刚从校长办公室出来,校长拍着他的肩膀说 “赵伟,你班是重点班,必须带头加课,不然升学率掉了,家长要去教育局闹,我这校长也难做”,转头书记又把他叫到德育处:“赵老师,研学是援疆项目重点,你带的班凝聚力强,学生发言积极,必须参加,我已经报给上级了”。
他对着空办公室叹气,拿起手机想跟妻子解释,却先收到女儿发来的语音:“爸爸,我头疼,想你陪我去医院,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声音带着哭腔,他赶紧用手背擦眼泪,先给校长回消息 “李校长,我周末加课,保证把三名差生的成绩提上来”,又给书记回 “张书记,研学我来组织,保证按时参加,您放心”。挂了消息,他才发现自己只能周末两天连轴转 —— 周六上午 8 点到 12 点加课,下午赶回家带女儿去医院,周日凌晨 5 点起床准备研学物料,9 点带学生去纪念馆,下午 4 点结束后还要批改加课的作业。后来才知道,他周六加课到下午 1 点,没顾上吃午饭就往家跑,带女儿看完病已经是傍晚 6 点,周日带研学的时候,他全程强撑着,脸色苍白,回到家倒头就睡,妻子偷偷给他贴了片退烧贴 —— 他也累得发烧了,却还惦记着没改完的作业。
帮他搬作业本时,我见过他在走廊偷偷改表格。他背对着同事,手里拿着班级成绩表,校长要求把李明、王芳、张强三名差生的单元测试分数 “适当调整”,从 58 分、56 分、59 分改成 62 分、60 分、61 分,显得加课有效果;书记要求在成绩表后附 “学生德育表现”,突出素质教育成果,他用铅笔反复涂改分数,又在空白处补写 “李明参加援疆班会发言积极,王芳主动帮同学整理研学资料,张强在方阵排练中表现认真”,笔尖都快戳破纸。刚改完,校长就路过:“赵伟,分数统计好了吗?要真实,别搞那些虚的,家长要看真实成绩”;没过多久,书记又过来:“赵老师,德育表现要写详细点,这是援疆考核的重点,上级要看”,他只能点头 “好的,您放心”,转身把表格藏进教案,怕被同事看见议论 “两边讨好,想评职称”。他的办公桌抽屉里,藏着本没拆封的《教育心理学》,是他去年网购的,想学习怎么平衡教学与行政任务,却没时间看;浅蓝色衬衫内袋里,永远装着女儿的退烧药,药盒上写着 “体温超过 38.5℃服用”,怕女儿在学校发烧,也怕自己累倒,随时备用。
扫办公室走廊时,我捡过他扔掉的茶叶包,上面用马克笔写着 “周末任务:周六加课(8-12 点)、周日研学(9-16 点);给女儿买退烧药 20 元;补校长的升学率方案(今晚熬夜)、补书记的班会 PPT(明早提前 1 小时到)”“同事议论:‘赵伟两边都不得罪,肯定想评职称’—— 其实我只想保住工作,好好教书,不让学生受委屈”。那天上午,我看见他在晚自习后还留在教室,给李明、王芳、张强讲作文技巧,讲完后又拿出德育课素材,准备第二天的班会 PPT,直到晚上 10 点才离开学校,保温杯里的茶已经凉透,他却没顾上喝一口。这种 “对学生负责到极致,对自己妥协到底” 的坚持,曾让我站在文具店门口鼻尖发酸:原来有人把 “普通教师” 当成夹缝中的战场,每一次改教案都是与矛盾的妥协,每一次加班都是对生计的承担,那些沾着墨水的衬衫背后,藏着比校园更沉重的 “育人担当”。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文具店玻璃门上打盹,梦里全是他批改作业的 “沙沙” 声与女儿的笑声。晨光透过中学的窗户照进来,在他的教案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他写在上面的知识点标注。
二、教案旁的荆棘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醒来时,太阳穴传来一阵刺痛。我猛地坐起身,发现自己坐在赵伟的办公桌前,手里还攥着那支红笔,手机在裤兜里震动不停 —— 早上 6 点,校长发来的紧急消息:“赵伟,今天早读课你班加练文言文,重点讲《桃花源记》知识点,我 7 点半去查岗,别让我失望”;还有书记发来的消息:“赵老师,上午 10 点带学生去操场练‘援疆主题方阵’,要排出‘民族团结’四个字,下午 2 点拍宣传视频,援疆同事要来看,必须保证效果”。
窗外天刚亮,校园里只有保洁阿姨在打扫卫生,冷风吹过走廊,带着粉笔灰的味道。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赵伟。
摸向太阳穴,昨天熬夜改方案的疲惫还在,一按就钻心地疼;左手的保温杯倒在桌上,浓茶洒了点在教案上;衬衫内袋里,女儿的退烧药硌着胸口,药盒边缘磨得发亮。办公桌抽屉里,压着三份 “两难难题”:工作的 “冲突任务”,红色标注 “早读:加练《桃花源记》(校长)VS 方阵排练(书记)—— 早读练 1 小时,9 点半带学生去操场”“下午:批改单元测试卷(校长要求 2 点前交)VS 备德育课教案(书记 3 点检查)—— 午休不休息,两边都赶”;家庭的 “待办清单”,“给女儿买退烧药 20 元,晚上视频问病情;给岳母转 200 元,麻烦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