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洞天炼神药,宫墙起风波(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一诺既定,雷厉风行。这便是沈知微的行事准则。
韦贤妃的“好”字刚落音,沈知微便已敛去唇边那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恢复了医者特有的冷静与专注。
“娘娘,请恕民女斗胆,需借偏殿一用,另请备笔墨纸砚。”
韦贤妃此刻对她已是言听计从,立刻对王嬷嬷使了个眼色。王嬷嬷不敢怠慢,连忙亲自引着沈知微去了东侧的暖阁,并迅速取来了上好的湖笔徽墨。
暖阁内,沈知微并未落座,而是立于案前,凝神片刻,随即手腕轻悬,笔走龙蛇。
她一连写下了两份清单。
第一份,是《清肝养荣膳食谱》。
这份食谱细致到了极致,不仅罗列了未来三个月每日三餐的主食、菜品、汤羹,甚至连烹饪的方法、忌口的调料都标注得一清二楚。其中多是些寻常食材,如芹菜、菠菜、枸杞、银耳、百合等,皆是疏肝理气、清热养阴之物。但搭配之精妙,时辰之讲究,却让一旁偷看的王嬷嬷暗暗心惊。这哪里是食谱,分明是一部调理身体的兵法。
第二份,则是《三阶清毒方》。
这张方子上的药材,初看之下,倒有七成是太医院药房中常见的,如柴胡、白芍、当归、茯苓。但另外三成,却足以让任何一个资深药师都瞠目结舌。
“‘霜降日午时,向阳处三年生紫背天葵之根,取三钱’……”王嬷嬷忍不住念了出来,满脸困惑,“这……这紫背天葵本就难寻,还要三年生的?更别提什么霜降日午时采摘的,这上哪儿找去?”
更让她看不懂的还在后面。
“‘九节菖蒲,需用无根之水浸泡十二个时辰,文火炙烤九遍,研磨成粉,取一钱’……‘冰山雪莲之蕊,以玉杵捣汁’……沈小姐,这些……这些东西,别说太医院,怕是走遍整个大宋的药铺也凑不齐啊!”
沈知微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她放下笔,将两份清单递给韦贤妃:“娘娘,这份膳食谱,需严格遵从,一日不可懈怠。至于这方子上的药材,寻常的那些,可命人去太医院支取。至于这几味特殊的……”
她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香囊,递了过去,“这是‘引药香’,是我家传秘方。娘娘只需派人将此香囊与那些寻常药材一同存放,一日之后,普通药材也能染上奇药之性,功效虽不及原物,却也够用了。”
这番说辞,玄之又玄,却恰好击中了深宫之人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韦贤妃接过那散发着异香的香囊,只觉得一股清心安神的气息钻入鼻息,浑身都舒泰了几分,对沈知微的话更是信了八分。
“好,本宫都听你的。”韦賢妃当即取下自己腰间的一块螭龙纹白玉腰牌,递给沈知微,“这是本宫的腰牌,有此牌,你在宫中行走,无人敢拦。这三个月,延福宫上下,包括本宫自己,全都任你调遣!”
“谢娘娘。”沈知微接过玉牌,顺势收入袖中。
这块沉甸甸的玉牌,便是她在这座深宫之中,获得的第一份权力。
......
携着那张写满“不可能”的药方,沈知微离开了皇宫。
回到侯府,她第一时间将自己关进了平日里调香制药的静室,并吩咐小翠,任何人不得打扰。
确认四周无人,她心念一动,整个人的身影便在原地消失,进入了一片截然不同的天地。
这便是她的金手指——【药王洞天】。
这里没有日月,穹顶之上,悬浮着一颗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巨大光球,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空气中弥漫着浓郁得化不开的药香与灵气,呼吸一口,便觉四肢百骸都舒展开来。
脚下是肥沃的黑色土壤,一畦畦药田规划得整整齐齐。田中所种,皆是外界难得一见的奇花异草。一株形如龙爪的“千年血参”正散发着淡淡的红光;一池清泉中,几朵“碧水玉莲”正缓缓绽放,花瓣晶莹剔-透-,宛若冰雕。
洞天之内的时间流速,是外界的十倍。外界一天,洞天十日。
那些在王嬷嬷看来不可能存在的药材,在这里,不过是寻常作物。
沈知微熟门熟路地走到药田边,精准地采摘下清单上所需的药材。那所谓的“霜降日午时”采摘的紫背天葵,在这里可以随时通过控制光照和温度来模拟,其药性甚至远胜自然生长。
采完药,她走到洞天中央的一座白玉石台前。
石台上,陈列着一套看似古朴,实则构造精密的器具——蒸馏、萃取、分离……这些超越时代的炼药设备,被伪装成了炼丹炉、琉璃盏的模样。
她将采来的药材投入一座形如宝塔的“九转琉璃鼎”中。随着她注入一丝内力,鼎身发出嗡嗡的轻鸣,不同颜色的光晕在鼎内流转。药材在高速的离心与精准的温控下,被迅速分解、提纯。
不过半个时辰,一碗浓黑如墨、药气逼人的药汁便从鼎底的玉管中缓缓流出。这便是给韦贤妃内服的汤药,其药力之精纯,是外界凡火慢炖十天十夜也无法比拟的。
紧接着,她又用另一套设备,将一些矿石与海盐炼化,制成了融入了微量元素的药浴晶盐。
最后,她取来一朵盛放的“玉髓花”,用玉杵细细捣成一汪碧绿的汁液,再配以洞天内的灵泉,调和成一小罐翡翠般温润通透的膏体。这,便是玉肌膏的雏形,其生肌活血之效,比卖给安城郡君的强了何止十倍。
做完这一切,沈知微才长舒了一口气。
她看着眼前这三样神物,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皇宫吗?
既然进去了,就不能只当一个医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