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颠覆认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没有接触过纪录片的拍摄,所以短时间内,就算是策划的方案有些许瑕疵,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必要太在意这个。”

    老司徒这是提前给曹阳打预防针,免得看等下看到曹阳的方案,给他找出缺点瑕疵后,让他的心灵受到打击。

    老司徒还是非常体贴的,至少对曹阳是如此。

    至于对田庄庄私下里整天孽徒孽徒的喊,还动不动就私底下骂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嗯嗯,我明白,这是我首次拍摄纪录片,老师是这方面的权威,能给我指出不足和建议,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曹阳把整理好的策划方案给老司徒,笑着说道。

    “哈哈,你能这样想就好,其实纪录片上手还是比较容易的,最难得是怎么做到平衡。”

    老司徒接过资料。

    正准备看时,又改变了主意。

    既然曹阳能有清醒的认知,那也不用等到指出他的不足之后,再给他《重走风味丝路》的策划方案。

    可以现在就给他,但先不说是给他的,让他先研究参考一下,等下给他指出他的策划案的缺点和不足时,也好让他心中有数。

    “曹阳,我这里恰好也有一份纪录片的策划案,跟你的题材类型差不多,你先看看怎么样。”

    老司徒说道。

    “好的,老师。”

    曹阳接过来,也看了起来。

    “《舌尖上的华夏》?名字倒是不错,希望内容也能给我个惊喜。”

    老司徒翻开曹阳的策划方案,心里想道。

    他倒也不期望曹阳能搞出多么惊人的策划方案,也不期望这份方案能够跟《重走风味丝路》比,只要能达到水准之上,他就已经非常满意了。

    毕竟对一个从没有做过纪录片的人,不能要求太多,哪怕那个人是曹阳。

    不过,老司徒看着看着,便开始眉头紧皱,脸上的皱纹几乎挤在了一起。

    “65%以上的篇幅给农民而非名厨?并且还是边缘劳动者,这……这简直就是颠覆啊,哪家电视台敢要这样的纪录片?收视率会暴死的!观众要看国宴大师!挖藕人能拉动收视?”

    “虽然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作为一个有自己追求的纪录片艺术家,收视率肯定不是主要考虑的对象,但是……艺术家也要生活,也要尽量不那么特立独行。”

    “纪录片可以拍边缘劳动者,我也支持拍边缘劳动者,这是好事,这也是一个导演的担当,但这篇幅是不是太长了?边缘劳动者做出来的饭菜,有人会看吗?”

    老司徒知道自己这样想不对,他也是从吃苦的年代过来的,也知道边缘劳动者的不易,也并且还非常同情他们,理解他们,但时代不同了……唉!

    老司徒突然又觉得,曹阳做的对。

    曹阳这种年少成名的人,有了现在的地位,还能以边缘劳动者为切入点,这是极其难得的啊!

    自己为什么要反对?

    什么收视率,去他妈的!

    曹阳做的对!

    自己为什么想让曹阳跟随主流的纪录片方式拍摄呢?为什么要让主流纪录片同行认可呢?

    曹阳是谁?

    他就是他,他不需要任何人认可,他也不需要迎合任何人!

    自己这是关心则乱啊!

    这一刻,老司徒豁然开朗,脸上重新露出笑容。

    就凭曹阳还能想着以广大劳动人民作为切入点,就证明自己收这个关门弟子是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好!”

    老司徒抬头,笑着对曹阳说了一句,让曹阳有些莫名其妙。

    不过,再接着看下去,老司徒又皱起了眉头。

    他用红笔圈出Phantom 1000fps拍油泼辣子,并特写高温热油飞溅和辣椒爆裂的场景。

    “高速摄影机是这样用的?有什么意义呢?这是美食片还是在搞科研?观众在乎分子运动?这是《舌尖》还是《舌尖上的实验室》?”

    “Phantom 2500fps捕捉碱水渗透面筋蛋白的网状扩张,0.3秒延展至12秒?”

    “水下听音器录煎饺?这是要拍《海底炊事班》吗?为什么要用听音器录煎饺?”

    “零下32℃查干湖拍摄?摄影机不是北极熊,如此低温下,摄影机还能正常运转吗?设备冻坏了怎么办?人冻坏了怎么办?这是拿命在拍纪录片吧?”

    “高原悬崖采蜜镜头?海拔3800米?还有特写?疯了!这确实在拿命拍摄纪录片吧!”

    老司徒忍不住抬头看了曹阳一眼,你这是怕拍出来收视率不行,准备搞猎奇吗?

    “酸菜缸浮沫蟋蟀尸体特写?”

    “聚焦陕北老汉脚上破胶鞋特写?”

    “特写诺邓老人裂手搓盐?”

    “黄馍馍老人皴裂手部特写?”

    “用镜头计数挖藕人每挖1根藕需弯腰37次?”

    “拍皖南毛豆腐坊,焦点对准霉斑斑驳的陶瓮而非豆腐?”

    老司徒挠了挠头,再次翻到第一页,看了一眼那几个大大的字体:《舌尖上的华夏》!

    你确定这是美食纪录片,而不是描写老农民艰苦的纪实片?

    老司徒开始觉得,曹阳是不是把他对文艺片的理解,带到了纪录片里来了?这是想要砸美食纪录片里描写苦难,以此来增加艺术感吗?

    他强忍住心头的千言万语,硬着头皮往下看去。

    恍然间,他眉头皱起又突然舒展,瞳孔也跟着收缩了一下,目光锁定垂直蒙太奇分镜头。

    “潮州牛肉丸捶打频率120次/分钟——转换为声波图谱对比心跳?”

    “手打牛肉丸捶打声渐弱——工业绞肉机轰鸣吞噬画面?”

    “苏州船点传人独坐空院——蒸汽虚焦中浮现特快火车幻影?”

    “藏西采蜜人悬绳vs沪上蛋糕师裱花袋的运镜联动?镜头沿蜂蜜滴落轨迹垂直下移——穿越云层——接入裱花针尖?”

    “东北酸菜缸冰霜特写——无缝转场潮州菜脯晒场烈日?”

    “绍兴黄酒发酵:内窥镜拍气泡上升轨迹——迭化星轨运动?”

    “查干湖渔夫冰面倒影——迭化汉代《渔猎图》壁画——现代超市冻鱼柜台的蒙太奇,标注时间厚度:7000年?”

    “青霉菌丝迸裂声替代配乐?90分贝的发酵声?”

    “摄像机与陕北老汉揉黄馍馍的案板等高,面粉飞溅粘附镜头?”

    “山西削面刀百年木柄油渍纹路——迭化黄河故道沉积岩层?”

    这一刻,老司徒仿佛出现了幻觉。

    办公室白墙浮现幻视:菌丝网络如神经网络扩张。

    他听到的空调运转声,似乎变成了油泼辣子的滋啦声。

    老司徒咽了口唾沫,忍不住拿起了水杯,手指却无意识模拟揉黄馍馍的那些动作……

    蒙太奇打破线性时间与地理边界。

    嵌套式叙事、负空间叙事、跨学科叙事……

    老司徒豁然惊醒,这部纪录片的叙事内核从来不是美食,而是借一双筷子丈量农业文明与现代性的谈判现场!

    这种颅内风暴的本质,是策划案用高速摄影+显微镜+蒙太奇的手术刀,剖开了纪录片权威的脑壳,向其灰质层注射了混合农业文明挽歌与分子美食学的致幻剂。

    当他们踉跄走出风暴时,要么成为新纪元的信徒,要么沦为旧世纪的守墓人!

    当科学参数成为诗篇的韵脚时,最顽固的权威也会变成颤抖的朝圣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