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伏击关东军,李云龙技高一筹:口袋战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此时,雁门关。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以北约20公里处,地处山西北部的恒山山脉西段。

    它扼守着从大同到太原的咽喉要道,是连接晋北高原和晋中平原的重要通道。

    大同经代县、忻口到太原的公路由此经过,是日军南进太原的必经之路。

    而李云龙把伏击点设在雁门关所在的勾注山。

    该地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南控中原、北扼大漠。

    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其“V”形沟谷路段,如黑石头沟,公路西临悬崖,北靠陡坡,南有石拱桥,沟底遍布乱石,是进行伏击战的绝佳地点。

    可以说,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在抗战中,日军依靠大同到太原的公路进行物资运输和兵力调配。

    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在雁门关以南黑石头沟地区连续两次设伏。

    沉重打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

    一度切断了日军由大同经雁门关至忻口的后方补给线。

    使忻口之敌陷入弹药补给濒于断绝、油料供应无以为继的窘迫局面。

    有效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态势。

    从某个方面来说,雁门关伏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果党军在忻口的防御作战。

    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使日军难以顺利推进,为忻口战役的防御争取了时间和有利条件。

    此次,李云龙再次来到此地。

    再次设伏。

    “张大彪,让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都小心点!”

    和以往伏击日军运输队不一样,这次可是关东军。

    日军的帝国之花!

    至于是关东军什么编制,目前还不知道。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也由不得李云龙轻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晨雾还没散尽,雁门关西侧的山梁上已伏满了新一团的战士。

    李云龙蹲在一块被风蚀得坑坑洼洼的岩石后,目光扫过脚下蜿蜒如蛇的公路。

    这是关东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两侧是刀削般的峭壁。

    中间最窄处仅容两辆卡车并行,正是打伏击的绝好地形。

    “张大彪,机枪连的位置再往前挪五米,就卡在那个弯道后头。”

    李云龙压低声音,指了指前方二十米处的凹口。

    “等鬼子车队头车刚过弯道,立刻封死退路,别给他们掉头的机会。”

    张大彪刚要应声,又忍不住回头:“团长,这都等俩钟头了,关东军该不会绕路了吧?”

    “咱们不会白忙活一场?”

    他身边的机枪手正用布擦着捷克式轻机枪的枪管,听到这话,动作也顿了顿,眼神里透着几分焦急。

    李云龙没回头,视线仍锁着公路尽头的晨雾:“急什么?”再等等。”

    他顿了顿,又补了句,“让战士们把水壶盖拧紧,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