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十三章 杀人,抄家,放粮,点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鲜血瞬间飙射而出!杨谌双眼圆睁,双手努力地捂住喷涌鲜血的脖子,身体晃了晃,重重栽倒在地!

    “家主!”

    “杀人了!”

    堵门的家丁护院和那些豪绅瞬间炸了锅!院内只剩惊恐的尖叫声和慌乱的呼喊声……

    杨谌一死,众人群龙无首,刚刚聚集起来的那点意图反抗的气势顷刻间便土崩瓦解。

    刘珩收回目光,举起手中马鞭,向前一指:“杨氏上下,勾结郡吏盗空官仓,意图谋逆,证据确凿!全部拿下!敢有反抗者——”

    他的声音冰冷:“格杀勿论!”

    “格杀勿论!”

    徐晃高举一柄贯石斧,大喝一声,第一个策马冲进了混乱的杨府庭院!手中贯石斧在人群中劈砍得血肉横飞……

    早已蓄势待发的部曲紧随其后,汹涌而入!

    反抗?

    在这帮如狼似虎且装备精良的精锐面前,偶尔出现的反抗就如同螳臂当车!零星的惨叫声和兵刃撞击声迅速被淹没。

    大部分家丁护院早已被那精准的一箭和刘珩一句冷冰冰的“格杀勿论”吓破了胆,纷纷丢掉武器,跪地求饶。

    那几个豪绅更是瘫软在地,面如死灰。

    陈叔至带着一队精悍士卒,直奔后院最深处,在后院找到一块巨大的石板,撬开后是一扇隐藏在下的暗门,陈叔至命人砸碎暗门,随后便露出了一个散发着浓郁谷物气息的地窖入口!

    “找到了!”陈叔至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

    “侯爷,这些粮食运回府库?”

    “先扛出来。”

    ……

    经过几个时辰的忙活,一袋袋沉甸甸的麻包被士卒们从地窖里扛出,堆积在空地上。金黄的麦粒从破损的麻袋口流淌出来。

    消息很快瞬间席卷了整个高陵城!

    “官府放粮了!”

    “阳武侯!是那位在洛阳治了瘟疫的阳武侯!”

    “杨家……杨家倒了!领粮了!”

    “侯爷放粮了!快!快去城西!”

    无数道身影,就像从地底涌出的洪流,从破败的窝棚里,从肮脏的街角处汇聚而来!

    饥饿驱使着他们朝着城西杨氏大宅的方向奔跑!

    起初只是埋头奔跑,后来逐渐汇成了一声声呼喊:

    “侯爷!侯爷放粮了——!”

    城西杨氏府邸门前,大门早已被汹涌的人潮围得水泄不通。一双双焦灼的目光死死盯着洞开的大门,准确地说,是门内堆积如山的粮袋。

    维持秩序的士卒组成一道人墙,用长枪的枪杆死死抵住不断向前涌动的人群,嘶吼着:“退后!都退后!侯爷有令,排队领粮!挤者不贷!”

    咚!

    一声沉闷如雷的巨响,猛地压过了所有的喧嚣!

    只见一辆满载粮袋的大车,被几个魁梧的士卒奋力推到了人群最前方。一个身影轰然跃上车顶!正是徐晃!

    他手持那柄贯石斧,斧刃在阳光下闪着寒芒,斧柄猛地向下重重一顿!瞬间没入坚实的车板。

    这一声巨响瞬间让鼎沸的人声为之一滞!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车顶的雄壮身影和他脚下那柄长斧吸引!

    徐晃深吸一口气,猛地昂起头,运足了全身的力气,吼了一嗓子:

    “肃静——!”

    无数张饥饿的脸庞上写满了惊愕和茫然。

    徐晃将目光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头,声若洪钟:“侯爷钧令!今日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凡我左冯翊治下之民,无论籍贯,无论老幼,皆可领粮!”

    “排队领取!插队、哄抢、寻衅滋事者——立斩不赦!以儆效尤!”

    混乱被徐晃强行扼住,随后在士卒急促的呼喝和引导下,一条条歪歪扭扭却勉强成型的队伍,开始在杨氏府邸门前延伸开来。

    一双双手颤抖着伸向粮袋,有人浑浊的泪水顺着脸颊滚落,滴在麦粒上。

    “侯爷……活命之恩呐……”

    压抑的哭泣声,带着哽咽的感激声,在队伍中此起彼伏。

    临街的阁楼上,刘珩凭窗而立,俯瞰着下方那条从混乱逐渐变得有序的人流。徐晃持斧立于粮车之上的雄姿,清晰地映入眼帘。

    刘珩微微眯起眼,望着高陵城外那片广袤而萧索的田野,目光投向更远的、依旧动荡不安的三辅大地。

    左冯翊,只是个开始。

    “侯爷,”

    一道有些微胖的身影出现在刘珩身后,声音低沉:“有杨家这些粮食,人心可以稍定。只是……府库依旧空空,那些蛀空了官仓的硕鼠,可不止杨家一家。郡丞王显、功曹李弼等一干属吏,依旧避而不见。”

    刘珩没有回头:“文公,如今抄了一个杨家,不过是敲山震虎,撕开了一道口子。真正的大鱼,还藏在浑水里,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呢。”

    这个文公是从洛阳出发前,刘陶向他推荐的两人之一——郑浑郑文公。

    郑浑出身于儒学世家,是东汉名儒郑众的曾孙,其父早逝,兄长郑泰在外游学,便独自一人在洛阳避居读书。而刘陶与其父是旧识,在刘珩出发前把他举荐给了刘珩,刘珩当然听过这个三国名臣,便很开心接纳了郑浑……

    刘珩的声音很轻:“传令下去,明日卯时正刻,郡府正堂升堂点卯!凡左冯翊属官,自郡丞以下,功曹、户曹、贼曹诸曹掾史,一律到堂听命!三通鼓罢——”

    他缓缓转过身,脸上双眸子亮得惊人,嘴角挂着笑:“未至者,以藐视上官、怠慢职守论处!革职拿问!家产籍没充公!”

    郑浑心头猛地一跳,躬身道:“遵命!”

    革职拿问!家产充公!这已经不是敲打了,而是……是要将那些躲在暗处,自以为根基深厚的“地头蛇”,连根拔起的架势!

    翌日,卯时初刻。

    高陵城还笼罩在黎明前最深沉的灰暗里,郡府衙门却已灯火通明。

    陈叔至扶刀肃立堂下左侧,徐晃则持着那柄贯石斧立在刘珩所坐的硬木公案右侧。

    堂下两侧,稀稀拉拉站着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