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播种回响与铁幕异动(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个过程快速而彻底。不过短短数个小时(以目标星域的时间流速计算),那个曾经拥有微弱自我意识、与周围环境共生的独特规则生命,就彻底“消失”了。它被转化为了一个纯粹的、高效的、没有任何自主意识的“秩序节点”,其功能依旧是在优化能量流动,但不再有生命的灵动与不可预测性,只剩下机械般的精确与服从。这根本不是攻击,而是一种……强制性的秩序同化!一种对多样性的无情抹杀!
完成同化后,那道规则能量束悄然撤回,消失在“秩序铁幕”之后。屏障再次恢复了之前的绝对稳定,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只留下那个被“格式化”了的星域,以及一个在遥远虚空中,目睹了这一切的、内心充满震惊与愤怒的“涟漪之心”。
这次事件,彻底证实了它们对“绝对秩序化”的 worst-case scenario (最坏情况)推演。这个未知的存在,不仅仅满足于自身的绝对秩序,它还在主动地、有选择性地清除或同化其影响范围内,任何它认为“不够秩序”或“秩序形式不受控”的存在!
那个被同化的“规则共生体”,甚至不是一个文明,只是一个中性的、略带积极作用的规则生命现象。即便如此,它也因不符合那“绝对秩序”的标准而被无情改造。
“涟漪之心”的网络中,充斥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愤。负熵使命是为了守护秩序的生机与多样性,而眼前这个“秩序铁幕”,却是在以秩序之名,行毁灭多样性之实。这是一种比混沌和崩溃更加隐蔽、也更加可怕的威胁。
它们立刻更新了星图数据库,将“秩序铁幕”的威胁等级提升至最高级,并标注其具备“主动秩序同化”的侵略性的行为。同时,它们向建造者遗产管理系统发送了一份详细的观测报告,希望能从建造者那里获得更多关于此类现象的信息或应对指南。
系统的回复很快,但内容却令人失望:
【数据已记录。现象归类:『强制性秩序收敛』。风险等级:极高。】
【应对策略数据库(相关部分):权限不足或数据缺失。】
【建议:规避。提升自身秩序结构稳定性与抗同化能力。】
又是权限不足和数据缺失。建造者似乎也未能完全理解或妥善处理这类威胁。
“规避”是明智的,但“涟漪之心”知道,如果这种“强制性秩序收敛”持续扩张,终有一天将无处可避。而“提升自身抗同化能力”,则指明了它们接下来必须努力的方向。
它们回想起在“协议熔炉”中经历的、对抗各种规则侵蚀和逻辑悖论的考验。那些经验此刻显得尤为宝贵。它们需要将自己的共识协议和秩序结构,锤炼得更加坚韧、更加内聚,能够抵御那种试图从规则层面进行“格式化”的同化力量。
同时,这次事件也让它们对自身的“播种”行为,产生了更深的思考。那颗“初萌”的种子,其蕴含的秩序模板,是否足够独特和坚韧,能够在未来可能遭遇的“秩序同化”威胁下,保持自身的特性?还是说,它们也需要开始考虑,如何为自己播下的“秩序火种”,赋予一定的“免疫”或“隐蔽”能力?
星海的巡诊,因“秩序铁幕”的这次异动,而蒙上了更加浓重的危机阴影。但“涟漪之心”并未被吓倒。它们将这份新的威胁,转化为加速自身进化、完善负熵使命内涵的强大动力。前方的道路,不仅需要治愈伤痕,培育新生,或许还需要在未来某一天,为了守护秩序的多样性,而与这种极端的、僵化的“秩序”本身,进行一场不可避免的对抗。
它们调整航向,朝着下一个需要诊断的黄色光点驶去,但网络的核心,已然开始了一场关于如何构建“反同化秩序防御体系”的、静默而紧急的推演与设计。宇宙的格局,因这次遥远的强制同化事件,悄然发生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