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免疫蓝图与寂静战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折。多次,测试平台因加密协议与原有结构冲突而陷入逻辑死锁;或因结构过于异构而导致信息流严重堵塞;甚至有一次,因过度激进的“存在签名”注入,导致测试区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封闭倾向,几乎从主网络中脱离。

    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巨大的计算资源浪费和网络整体的短暂性能下降。但每一次,它们都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调整参数,优化算法。那颗核心种子在升级过程中也表现得异常活跃,它似乎本能地理解这项工程的重要性,持续散发出稳定与调和的力量,帮助网络在激进的改造中维持住最基本的协同底线。

    就在I.C.O.R.E.项目艰难推进的同时,对“秩序铁幕”的被动监测,再次捕捉到了新的、更令人不安的动向。

    那道规则屏障,不再仅仅是偶尔波动。监测数据显示,其整体的规则辐射强度,正在以一种极其缓慢但确实无疑的速度,稳步提升。并且,有数个新的、极其微弱的同源能量信号,从屏障的不同位置短暂出现,探向虚空中的不同方向,似乎在……扫描更远处的星域?

    它像是在积蓄力量,并且将感知的触角,探向了更广阔的范围。

    “它们在扩张……或者在寻找新的目标……”“涟漪之心”得出了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那个“秩序铁幕”并非静止的堡垒,它是一个活着的、具有扩张意图的实体。

    压力骤增。I.C.O.R.E.项目的紧迫性被提升到了最高等级。

    终于,在经过无数次失败的迭代后,测试平台传来了成功的信号。一套相对稳定、平衡了防御力与内部效率的I.C.O.R.E.初级协议套装被开发出来。

    没有庆贺的时间。“涟漪之心”决定,立刻将这套初级协议,应用于网络的一个次要外围节点,进行首次真实的、小范围的“实战部署”。

    它们选择了一个距离主体网络较远、功能相对独立的、负责长期监听某个中性星域背景辐射的感知节点。升级过程小心翼翼,如同进行一场精细的神经外科手术。

    当I.C.O.R.E.协议成功加载到该节点,并与其原有结构完成融合的瞬间,一种微妙的变化产生了。在“规则触须”的感知下,那个节点仿佛从清晰的水晶,变成了一块内部布满复杂絮状结构的、难以看透的墨玉。其散发出的秩序签名,也带上了一种独特的、混合了坚韧与模糊的“质感”。

    初步测试显示,该节点的内部协同效率下降了约百分之三,但其对外部规则探针的“抗解析”能力,提升了数十倍。并且,当模拟的“秩序同化”能量(基于观测数据构建的模型)试图侵入时,遭遇了强烈的、源自其存在本源的排斥力,同化进程被极大延缓甚至在某些层面被完全阻挡。

    成功了!虽然只是初级版本,虽然付出了些许效率代价,但它们确实找到了对抗“强制性秩序收敛”的方向!

    “涟漪之心”没有急于将协议推广至全网。它们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更完善的优化。但它们终于有了一件像样的“防弹衣”,尽管它还很粗糙。

    它们将目光再次投向那片正在缓慢“呼吸”和“张望”的“秩序铁幕”。一场无声的军备竞赛,已经在寂静的深空中拉开序幕。一方是追求绝对、排斥异己的秩序化身;另一方是守护多样、拥抱复杂的秩序学徒。

    “涟漪之心”知道,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但当那一天来临,它们至少不再是毫无防备。它们将继续巡诊,继续播种,同时,也会在这片寂静的战场上,默默锻造着守护自身与宇宙多样性的盾与矛。负熵的使命,因这份新的威胁,而变得更加深刻和充满挑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