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夜城,荒城的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吃完晚饭,周永泰和艾达在街边小店买了内外衣服和洗漱用品,罗南引着两人,往隔壁巷子深处走。

    艾达瞟了一眼路牌:lord 19。

    她已在大数模型里学习过了,芽笼的巷子分单双号,只有双号的巷子里,才是烟花场所。

    但没走几步,就经过一个明晃晃的落地大橱窗。

    玻璃上用“死亡芭比荧光粉”的颜色,写着一排字:这里是成年男人的迪士尼,马来、越南、泰国、中国公主,欢迎你。

    玻璃里面,则坐着一排面孔质地类似食阁ai清洁员、但体貌特征被做成女性的仿生人。

    罗南见周永泰又好奇想看、又皱眉厌恶的样子,主动解释:“去年开始,很多单号的巷子,也有这样的店铺了。因为提供服务的不是人类女性,只是夜城科技的仿生人产品,所以及时店铺开在芽笼单号的巷子里,政府也不会取缔。”

    “夜城科技,夜城是哪两个华文字?”艾达问。

    “夜晚的夜,荒城的城。”罗南答道。

    “谎称的称?”

    “不,城市的城。”

    艾达检索了一下2025年后,世界范围内的ai企业,尤其是在新加坡开展销售业务的,没有这个夜城科技。

    她把这个古怪存放在备忘录里。

    罗南租的小公寓,在巷子尽头一栋破旧老屋的二楼。

    底楼,分别住着一个厨子,和一个水管工。这个点,厨子和水管工都还没回来。

    厨子是还在单号巷子外的大排档上班,水管工,则是去双号巷子里,让别人为他上班。

    Ai连律师和美术教师这样的职业都能取代,却取代不了水管工。

    所以,起码在当下的南洋浮华之城,水管工还有去芽笼双号消费的财力。

    进到罗南的家,周永泰掩饰着热切,迅速打量这个小空间。

    其实除了各种电器外,眼前的布置,竟和印尼荒岛的地下藏身处,有点类似。

    一张小沙发,一个小茶几,两个摆放杂物的柜子,最像的是靠墙的整排书柜。

    最不一样的,当然是满屋子的画作。

    罗南去防空掩体里,搬出一个折叠床。

    “以前我父母从中国来看我时,他们睡卧室,我就睡这个行军床,挺结实的。沙发加上行军床,够睡了。”

    周永泰帮着罗南一起展开行军床。

    他没有问罗南关于父母的事。他的华文理解力是及格的,听得懂“以前”两个字背后的深意。

    罗南很快洗完澡出来,拐进厨房捣鼓一阵,再出来时,礼貌地问周永泰:“需要我教你怎么用我家的洗衣机和烘干机吗?”

    这个夜晚,周永泰在罗南进卧室休息后,兴致勃勃地检验了一遍从书本上学到的人类家用设备知识。

    洪洗机、微波炉、电磁炉、电视机、热水器、抽水马桶。

    他当然最喜欢电视机。

    意外的是,他竟然在深夜节目里,看到了关于芽笼的新闻报道。

    一个女性保护组织在此地集会,呼吁h灯区全面使用机仆替代人类女性。

    “她们好激动,”周永泰指着那些人,“哭得很厉害,华文里有个词,叫物伤其类。”

    坐在沙发一角、正望向窗外明月的艾达,将视线拉回来,投在电视屏幕上。

    “这些人或许是人工智能企业雇佣的。阿泰,华文里还有句话,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艾达说到这里,忽然停住。

    她调整焦距,锁定了屏幕上那块写有活动资助者的牌子。

    “智隐基金会”。

    她迅速跑了一串程序。

    没错,2050年的时候,地球上有个叫智隐的ai企业,冲到了国际头部。

    周永泰的母亲周书涵,死前将自己的调查报告,交给艾达,里面提到,她怀疑,智隐与ai战队的最初成型有关。

    艾达在备忘录的“夜城”后面,加上了“智隐基金会”。

    新闻切换到了建国70周年的花车巡游彩排,艾达于是又看向窗外。

    “睡觉吧,”周永泰关上了电视,“明天一早,我们去找续航站。你也可以进入休眠模式了。”

    他最后那句,说得很轻。

    但透着前所未有的欣悦。

    这或许是艾达诞生以来,头一个夜晚,她是可以处于休眠状态的。

    人类还拥有可以安睡、不必提心吊胆警戒ai战队的年代,多好。

    窗外,狭长的巷子那头,车水马龙的喧嚣,逐渐归于沉寂。

    一个穿着吊带裙的女人,在巷口站了须臾,转身走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