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回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处暑后的闷热黏在皮肤上,轧钢厂结晶体车间的封条开始卷边。厂办会议室的电扇吱呀转着,却吹不散文件堆里的燥热。新到任的总工老魏推了推眼镜:“部里要求重启结晶项目,前线需要防辐射装备。”

    何雨柱盯着复产方案,纸页上的安全条款密密麻麻如蛛网。最后一行小字写着:项目负责人李小刚——小李的全名,还圈在看守所里。

    “换人。”新书记敲桌子,“让老赵顶上。”

    老赵正在车间除锈,扳手咣当掉地上:“我哪懂结晶?就会烧炉子!”

    技术档案室落了锁。保管员说钥匙在郑干事案卷里,案卷已移送最高法院。小李的俄文笔记倒还在,但第37页被撕了——正是结晶培育的核心公式。

    转机来自一通越洋电话。乌克兰切尔诺贝利研究所愿意提供技术援助,条件是用结晶样本交换。谈判代表是小李的俄文老师伊万诺维奇,视频里他举着泛黄的照片:1962年,他和中国学生在轧钢厂的合影。

    新书记却否决了:“不能用国家资产做交易。”秘密交易仍在进行。老周女儿通过校友关系,用三克结晶样本换回一箱资料——走的是国际邮政包裹。

    包裹拆开时全场沉默。资料全是俄文,唯一能翻译的小李还在拘留所。老赵对着图纸比划:“这炉子……要陶瓷内胆?”

    土法烧制开始。窑炉温度不够,烧出的陶瓷胎裂如龟背。老周女儿想起父亲日记提过:民国时期的景德镇瓷掺骨粉耐高温。

    试验品用了老周的骨灰。烧出的陶瓷胆完美无瑕,敲击声清越悠长。军工代表盯着胆壁细微的星芒:“这光泽……像结晶体的折射。”

    第一炉结晶顺利产出。检测报告却让人心惊:放射性超安全值五倍。调查发现是铀原料纯度不足——郑干事当年采购的劣质铀矿还有库存。

    全线停产整改。老魏总工连夜计算新配方,算盘珠响到天明。结论是需要高纯度稀土做中和剂,全国只有包钢有货。

    采购科带回坏消息:稀土列为战略物资,需军委特批。批文卡在某个环节,据说经办人是郑干事的老上级。

    秘密运输队还是出发了。卡车扮成运菜车,稀土藏在土豆筐里。途中遇交警查超载,一筐土豆翻倒,绿色稀土粉撒了一地。

    “完了!”押车的老赵瘫坐在地。交警却帮忙扫起稀土:“这化肥颜色真鲜亮。”

    危机化解了,新问题接踵而至。结晶炉控温需要精密仪表,全厂只有小李工段有这种设备——但车间贴着封条。

    深夜,何雨柱带人撬锁。仪表盘红灯闪烁,提示最后一次使用记录:正是泄漏事故当天。数据打印条显示:小李手动超调了温度,像是故意引发泄漏。

    证据对小李极其不利。他的审讯录像里,审讯员突然问:“为什么故意制造事故?”

    小李低头不语,手指在膝盖画化学式。

    真相在老周日记里浮现。最后一页写着:“小李发现结晶会变异,必须销毁。”日期是泄漏前一天。

    项目陷入僵局。部里天天催进度,新书记急得嘴起泡。老赵在废料堆翻找,突然举起块结晶疙瘩:“这玩意……自己在长!”

    疙瘩是泄漏事故的残留物。实验室发现它仍在缓慢增殖,吞噬着周围的金属废料。更神奇的是:它的放射性持续衰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