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证明(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收割者舰队的阴影投在火星表面,像一块冰冷的幕布。小满站在穹顶控制中心,能感觉到透过厚厚的复合玻璃传来的压迫感。铀蓬网络在她意识中平静地流淌,带着一种近乎慈爱的耐心。“他们要求我们展示第一个证据。”技术员的声音有些发紧。
何雨柱的意识连接适时传来:“从最基本的开始。展示我们如何与铀蓬共生。”
火星基地的日常影像被传输到舰队。画面中,工人们正在修剪铀蓬丛林的枝叶,手法轻柔如对待婴孩。被修剪下的枝叶被小心收集,送入加工车间。在那里,它们被制成各种工具和生活用品,整个过程没有一丝浪费。
“注意展示能量循环。”小满通过意识提醒拍摄团队。
镜头转向能源中心。铀蓬产生的能量不仅供应整个基地,还通过特殊装置回馈给丛林本身。这是一种完美的共生关系,而非单方面索取。
收割者舰队的回应来得很快:“展示技术自主性。”
这次轮到地球方面展示。何雨柱协调全球各地的铀蓬节点,进行了一场精密的能量舞蹈。数以万计的节点同步调节输出,在空中绘制出复杂的光谱图案。最精彩的部分来自扎钢厂——老工人们手动操作着经过改造的旧设备,与铀蓬网络完美配合,完成了一系列高精度加工。
“看这里,”何雨柱特别指示镜头对准小李,“展示我们不是被控制,而是在合作。”
小李站在铀蓬核心前,他的身体已经半透明化,但眼神依然清澈。他不用任何接口设备,仅凭意识就能与铀蓬交流。当他需要调整参数时,会轻声说出指令,铀蓬则会以光线的明暗变化回应。
“他们在质疑,”小满感知到舰队传来的波动,“认为这只是更高级的控制。”
铀蓬网络这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开放部分意识连接,让收割者直接感受人类的思维。
“太危险了。”沃森第一个反对。
“但这是最直接的证明。”何雨柱的态度出乎意料地坚决。
经过激烈讨论,他们选择了一个折中方案:由小满、何雨柱和三名志愿者组成意识小组,与收割者进行有限度的意识交流。
连接建立的那一刻,小满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冰冷。收割者的意识像精密运行的机械,每一个念头都井井有条,缺乏生命的温度。
“为什么选择共生?”收割者的意识提问直接切入核心。
何雨柱的意识回应平静而坚定:“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控制,而在于成长。”
小满补充了火星基地的具体事例:如何通过铀蓬网络治愈了辐射病患儿,如何在荒漠中创造出宜居环境。她特别强调了每个决定都是人类自主做出的,铀蓬只是提供选择。
交流持续了整整六个小时。结束时,小满几乎虚脱,但她也感受到了收割者意识中的细微变化——那种绝对的确定性出现了裂痕。
“他们要求参观实际社区。”技术员报告最新消息。
一艘小型侦察舰脱离母舰,缓缓降落在火星基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