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雁门烽火(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养心殿的药碗碎裂声还未散尽,禁军统领带来的消息便如惊雷般炸响。沈玉微望着陛下骤然失色的脸,忽然明白皇后那句 “我若死了,陛下的病就再也治不好了” 绝非虚言 —— 北狄攻破雁门关的时机,选得太过精准,仿佛笃定此刻的京城无人能应战。“太子,立刻召集文武百官议事!” 陛下挣扎着想要坐起,却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枯瘦的手指紧紧攥着锦被,“传朕旨意,命…… 命萧玦为兵马大元帅,即刻驰援雁门关!”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随即躬身领旨:“儿臣遵旨。” 他转身看向萧玦,语气却带着几分迟疑,“只是京畿大营的兵力需得留守京城,能调动的只有三万边军……”
“足够了。” 萧玦的声音冷得像关外的寒风,“请陛下赐尚方宝剑,斩立决!”
陛下颤抖着摘下腰间的宝剑,沈玉微上前一步稳稳接住,双手递到萧玦面前。剑柄的温度透过锦缎传来,带着沉甸甸的信任 —— 那是大靖最后的希望。
“玉微,” 萧玦接过宝剑时,指尖与她相触,“照顾好陛下。”
“你亦然。” 沈玉微的声音有些发紧,却字字清晰,“我会带着玉玺回来见你。”
萧玦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深沉的暖意。他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殿门,玄色披风在金砖上拖出凌厉的弧度,像一道劈开阴霾的闪电。
殿内只剩下君臣三人时,陛下忽然抓住沈玉微的手,将个冰凉的物件塞进她掌心:“这是…… 你母亲的兵符,能调动江南的水师。若…… 若京城不保,带着它去江南,那里有我们的人。”
是半枚青铜兵符,与之前那枚青玉虎符不同,上面刻着繁复的水纹,边缘还留着火烧的痕迹 —— 像极了当年镇国公府那场大火留下的印记。
“母亲的兵符?” 沈玉微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临终前交给朕的。” 陛下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喘息,“说…… 说若沈家有难,可用此兵符自保。那时朕才知,她早料到柳家会反……”
沈玉微忽然想起李修文母亲的话,想起那半枚刻着 “冷” 字的虎符。母亲留下的兵符,外祖父掌管过的禁军,还有皇后藏在皇陵的传国玉玺…… 这些散落的碎片,似乎都指向同一个被刻意掩埋的过往。
“陛下,” 她压下翻涌的心绪,“玉玺里藏着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陛下正要开口,太子却端着一碗参汤走上前:“父皇,先喝药吧,国事要紧,也不急在这一时。” 他的指尖有意无意地挡住了陛下的唇,沈玉微注意到那碗参汤的颜色,比太医院平日里送来的深了许多。
“刘院判呢?” 沈玉微忽然发问,目光扫过空荡荡的殿门。
太子的动作僵了一下:“方才乱中跑了,儿臣已让人去追。”
沈玉微心中冷笑。一个戴着北狄刺青的太医,怎会如此轻易逃脱?怕是早就被太子的人 “处理” 干净了。
“臣女去看看搜捕的情况。” 她起身告退,将青铜兵符藏进贴身处。路过偏殿时,见青禾正与个影阁暗卫低声说着什么,见到她便匆匆走来:“小姐,苏阁主在宫外等着,说找到柳承业的踪迹了!”
马车疾驰出宫门时,沈玉微才发现苏长风带来的不止是消息。影阁的死士押着个浑身是伤的黑衣人,那人的右手完好无损,正是从皇陵逃走的柳承业!
“在乱葬岗的密道里抓到的。” 苏长风掀开黑衣人脸上的布巾,“他根本没去北狄,而是藏在京郊的破庙里,等着接应皇后。”
柳承业的眼中布满血丝,看到沈玉微时忽然剧烈挣扎起来:“是你!沈如月的女儿!你母亲当年骗得我们好苦!”
“我母亲怎么骗你们了?” 沈玉微的软剑抵住他的咽喉。
“传国玉玺根本不在皇陵!” 柳承业的声音嘶哑而怨毒,“是她故意让我们以为藏在那里,实则早就换成了假的!真正的玉玺…… 在你母亲的墓里!”
沈玉微的心头剧震。母亲的墓在长安城郊的沈家陵园,去年她回去祭拜时,并未发现任何异常。
“你胡说!”
“我没有胡说!” 柳承业疯狂地嘶吼,“当年若不是她偷了玉玺,北狄怎会灭我柳家满门?皇后也不会落到今日的地步!”
苏长风忽然按住沈玉微的剑:“他说的或许是真的。影阁查到,你母亲下葬时,陪葬品里有个紫檀木盒,与装玉玺的匣子尺寸吻合。”
沈玉微的指尖微微发颤。难怪皇后要拼死带走那个鎏金匣子,难怪柳承业宁愿藏在京郊也不逃往北狄 —— 他们都被母亲留下的线索骗了。
“备车去长安。” 沈玉微收起软剑,“我要去开棺验尸。”
“不可!” 苏长风的脸色骤变,“长安现在是太子的封地,他的亲信卫将军驻守在那里,你这一去无异于自投罗网。”
“必须去。” 沈玉微的语气斩钉截铁,“萧玦在前线需要时间,我必须找到玉玺,让北狄知道他们拿到的是假货,拖延他们进攻的步伐。”
苏长风沉默片刻,从怀中掏出个令牌:“拿着这个去城西的驿站,那里有影阁最快的马。记住,无论找到什么,三日内必须回来 —— 太子已经开始怀疑影阁了。”
离开京城前,沈玉微绕道去了趟李府。李老太太正坐在灵堂的蒲团上,将些泛黄的信纸塞进火盆。见到沈玉微,老人连忙将最后一张纸藏进袖中,指尖却抖得厉害。
“这是…… 修文与你母亲的通信。” 老太太见瞒不住,索性将信纸递给她,“他们…… 他们早就发现太子与北狄有往来,只是苦于没有证据。”
信纸上的字迹清秀有力,记录着太子三年前曾秘密会晤北狄使者,地点就在长安的沈家陵园。最后一封信的日期,正是李修文被抓的前一日:“太子明日将派人挖开沈伯母的墓,似在寻找某物。”
沈玉微的心脏像是被冰水浸透。太子的目标,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