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外科传承,琼州的潜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p;朱高煦哪里知道朱棣的想法,被呛了一句,只得闷声道:“爹,儿子真不疼啊!”

    他此时只觉头上麻麻的,刺痛虽然有一点,可比双氧水洗伤口好多了。

    “那就无事了!”朱棣听得这话,顿时放下心来,对左右唤道:“好了,也别扰了人家治伤,都去歇息着。”

    于是众人都抛下了朱高煦,来到了走廊等待,在此处却见走廊深处一个房间正不断开关门庭。

    一堆小护士来来往往,不时从中端出殷红的水盆,看着极为骇人。

    朱棣见之,知道这是刚才送来医院的工人,不由感慨道:“如此状况尚在施救,琼州医道果然不凡啊!”

    众人听着也是连连点头,在大明,他们哪里见过这等场面!

    虽然还没说将人给治活了,但起码人家正在施救,而不是放任不管。

    只要是在施救,那就还有希望,总比在大明让你自己回家等死的好。

    思虑之间,他又升起了一丝好奇道:“似江姑娘这等大夫,不知琼州有多少,需要学习几年?”

    初步见到了江宛筠,让朱棣对琼州医学生有了一丝印象,在他看来,这些医学生至少都是能处理伤口,在军中也算稀有。

    关键就在于这种医学生有多少,需要培养多少年,看看能否推广。

    面对这个问题,于谦给朱棣一个大体的数字:“除了第一批学子之外,医学生需系统学习四年,实习一年,如今琼州上下已毕业的医学生共有一千二百余人。”

    “除此之外,医学院在读者共有五千四百余人,每年均有千余人可毕业!”

    朱棣一听只需要培养五年,心中便再次一凛,在大明太医院学徒出师周期至少都在十年以上。

    而且这些学徒即便出师了,也需要大量时间去实践,相较起来,琼州的培养周期不可谓不短,只有三分之一,且这些学生大多可以独立进行手术。

    如果军队中一营三千人配三十个军医,那一千二百人就能提供十二万大军的医疗!

    不要小看这后勤医疗,一场战争打下来,有军医的军队战损率可能只到没有军医军队的三分之一!

    这就说明,至少在军队后勤医疗保障这方面,琼州也能远远超过大明。

    至少大明当前最豪华的郑和船队,也难以做到一百人配一名军医。

    想到此处,朱棣心中不由有些沉重,从永乐七年开始,他已经连续北伐两次,攻打安南多次。

    虽然每一次都是大胜,可死伤的士卒已经数以万计,这其中固然有战死的,可大多还是因为战士却少妥当的治疗,死在了战后。

    相比他手上的精锐,卫所士兵能分到军医少之又少,能得到救护的更是稀少。

    他已经记不清楚在帐内听到了士兵哭嚎痛喊之声,仿佛梦魇一般挥之不去。

    如果在大明也有这样医学院的话,那能救活多少士卒,少去多少损伤?

    “看来回去之后,还得设立医学院啊!”朱棣喃喃说着,脸上有些惆怅。

    似乎在琼州了解到的东西越多,他就能察觉到大明越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尽快追赶!

    然则他已经老了,即便现在开始追赶,他又能带着大明追多远呢?不知不觉,他心中已是越发愁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