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针线封口,不如刀割舌(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sp; 一支箭破空而来,精准射中他手里的引火绳,火星立刻灭了。赵三吓得魂飞魄散,转身要跑——
第二支箭贴着他头皮飞过,“咄”一声,钉穿了他的鞋底,把他的一只脚死死钉在地上!
他惨叫一声,瘫在地上。
树林里走出一个高大的身影,手里提着弓。
顾长山站在月光下,脸冷得像铁,眼睛亮得吓人。
他没看赵三,而是盯着远处几个躲藏的人影。
“再敢动沈家,箭穿喉咙。”
声音不大,却像冰刀一样扎进每个人骨头里。
这时,刘铁匠冲了出来,看了看地上的赵三和完好的绣图,举起手喊:“好!射得好!山叔护的不是沈家,护的是咱们青溪村的理!”
“对!护的是公道!”
“不能让这种人坏了村风!”
几十个村民自发围上来,像一堵墙,把《舌祸图》和祠堂护在身后。
第二天,沈桂兰亲手取下绣图,托人送去县学,附了一句话:“民女手艺粗浅,绣此图不是为了显本事,而是想让后辈知道,嘴伤人比刀还狠。愿此图挂在学堂,天天提醒孩子们,说话要负责任,做人要有品行。”
县学的李教谕看了图,摸着针脚和字迹,久久不语,最后拍案叫好:“奇女子!有骨气,有担当!”
他不仅把图挂在学堂最显眼的地方,还破例将这件事写进了记录地方风俗的《青河风教录》。
消息传回村里,章氏正在院子里骂人,一听之下两眼一翻,直接倒地昏死过去。
柴房里,沈永志紧紧攥着一双旧布鞋——那是他扔掉又被母亲悄悄捡回来的。
鞋面上歪歪扭扭的针脚硌得他手心疼。
他第一次,低声问自己:“我……我真是个畜生吗?”
风波终于平息。
当晚,大雪悄然落下。
沈桂兰在灯下翻看绣坊账本,盘算着以后的生意。
忽然,院门传来轻轻两声敲击。
她开门,看见风雪中站着顾长山。
他肩上牵着一头驮满山货的矮脚驴,驴背上绑着一卷油布,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南岭粮道图。
他眉毛和肩上落了雪,看着她,低声说:“我要走一趟。”
她没问去哪儿,也没问多久回来,转身进屋,拿出一双新做的护膝和绑腿,里面塞满了棉花,塞进他包袱里。
“山路难走,雪天滑,别让旧伤发作。”
他看着她冻红的手指,喉咙动了动,重重点头。
转身要走,又停下。
犹豫了一下,从胸口最里面掏出一样东西,塞进她手里。
是一块烧得变形的黄铜牌,冰冷沉重。
借着灯笼光,她看清上面模糊的字——“巡夜卫·七队”。
“如果……我不回来,”他声音沙哑,“替我问一句:当年,为什么把我们丢在山里。”
雪静静地下,把整个世界染成白色。
沈桂兰紧紧握住那块带着他体温的铜牌,抬头望着他身后那一片被风雪吞没的远山,声音很轻,却坚定无比:
“你去查你的过去,我守你的回来——这回,换我等你。”
顾长山的身影最终消失在风雪中,再没出现。
沈桂兰在雪地里站了很久,直到手脚僵硬,才回屋关门。
她没回房,而是走进堂屋,把驴留下的沉甸甸油布包放在八仙桌上。
手指轻轻划过“南岭粮道图”五个字,目光深远。
夜,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