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断奶第一课,针线铺开新活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一步一步走回院子,最后,哆嗦着手,拿起了那把斧头。

    沈桂兰看着,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她立刻在院里摆出三张新绣架,叫上刘铁匠婆娘在内的六个妇人,当众挂出一块木牌——“桂兰绣坊”,开张。

    第一单活,是改版的“平安符绣片”。

    她不用老样子的蓝边,改用顾长山送来的野蚕丝线。

    这丝线软、结实,带着山里的光,绣出来的花样活生生的。

    她给这绣片起了个新名字:“山佑平安”。

    没人知道,她在每一片绣片的花纹里,悄悄缝进一个极小的“山”字。

    这是还顾长山的人情,也是她绣坊的暗记。

    夜里,月亮升到头顶,后山又来了人。

    顾长山放下一筐处理好的野蚕丝和两包油纸包的药草,呼吸比上次稳了。

    他低声说:“南岭那边……暂时没事。但‘黑衣查村’的人,不会只来一次。”

    沈桂兰心里一紧,脸上没动。

    她递出一卷用麻绳捆好的绣片,正是那批带“山”字的“山佑平安”:“你拿去,交给信得过的人。将来要是出事,这东西能救命。”

    顾长山接过,手心一暖。

    他借着月光看她一眼,眼神很深,说不清是什么。

    最后,他什么也没说,把绣片贴身收好,转身要走。

    “等等。”沈桂兰忽然开口。

    他停下。

    “下次来——”她顿了顿,语气软了一点,“别空手。带点山核桃,秀薇念叨好几天了。”

    顾长山背影僵了僵。

    过了会儿,嘴角轻轻一扬,像是笑了,然后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林子里。

    三天后,陈记布行的伙计赶着驴车送来第一笔钱。

    一两二钱碎银,沉甸甸地放在盘里,旁边还有三张纸条,是镇上三家商号的订货单。

    沈桂兰当着所有绣娘的面,把银子“叮叮当当”全倒进一个陶罐,罐子上写着三个大字——“绣坊公账”。

    她站在院子里,看着那个不再叫骂、只是呆呆劈柴的儿子,声音很轻,却人人都听得清:

    “从前,我拿命养你。现在,你得学会——就算跪着,也得把柴捡起来。”

    秀薇靠在她身边,小手捏着针线,绣架上的丝线来回穿梭,一朵兰花,正慢慢绽开。

    又过了几天,绣坊的活顺了,院子里每天都是劈柴声和妇人们低声说笑,日子像是稳了。

    清晨,沈桂兰在院里数新到的野蚕丝,阳光照在丝线上,泛着柔和的光。

    秀薇不知什么时候走到她身边,轻轻拉了拉她的袖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