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白家庄之行(三)(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sp; 吴简平刚才还干劲十足,一听到“杀鸡”两个字,看着那扭动的鸡脖子,脸瞬间就白了,连连摆手后退:“啊?杀...杀鸡?我...我也不行...我真不敢!饶了我吧郑同学!”郑燚终于回头,瞥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戏谑:“哟?吴大球星,球场上一往无前的,杀只鸡都不敢?杀鸡又不是杀你,饶你干什么?”
“我...我...”吴简平语塞,脸涨得通红。
“难道还要我亲自动手吗?”郑燚擦了擦手,作势要过来。
“我来吧。”一个声音响起,是王刚。她放下手里的菜,走过来,很自然地从云峰手里接过那只鸡。那鸡在她手里似乎也安分了不少。
“乐乐,去拿个盆过来。”王刚吩咐道。
“要盆干什么?”孙乐乐不解。
“接鸡血啊,新鲜的鸡血可以做血糊糊,好吃着呢。”王刚解释道,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
孙乐乐似懂非懂,但还是很快拿来一个空盆。
吴简平和孙乐乐都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不敢看那“血腥”的场面。只听王刚低声念叨了一句“对不住了啊”,随即便是手起刀落的一声轻响,以及鸡扑腾最后几下翅膀的声音...过程快得惊人。
等他们再睁开眼时,鸡已经处理好了,鸡血也妥当地接在了盆里。王刚正熟练地给鸡拔毛,动作麻利,神情专注,与她平时那副“大哥”的豪爽形象奇妙地融合在一起,竟没有丝毫违和感。吴简平看得目瞪口呆,第一次对这位四班的“刚哥”产生了由衷的敬佩,甚至有点自愧不如。
村边的小河旁,则是另一番静谧景象。河水潺潺流淌,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颜心心和典晨阳把牛牵到水草丰茂的河滩,打好拴牛的橛子,让两头老黄牛悠闲地啃食着青草。
两人走到一旁柔软的沙包上,随意地躺了下来,阳光晒得人暖洋洋的。
“看不出来,你牵牛还挺像那么回事嘛。”颜心心看着典晨阳说道。
典晨阳双手枕在脑后,望着蓝天白云,笑了笑:“我家也是农村的嘛,这些活小时候都干过。秋天掰苞米的时候,我还是家里的主力呢!”
颜心心也笑了:“好吧,给你点个赞。”
“这条河...”典晨阳看着清澈的河水,眼神有些怀念,“真像我家屋后那条河。小时候,我经常和表姐跟着爷爷出去放牛。爷爷在旁边看着牛,我和表姐就在河边、沙包上或者小树林里抓鱼、掏鸟窝、逮蚂蚱...那时候虽然没什么玩具,但感觉可有意思了。”
颜心心被他描述的景象逗笑了,脑海里仿佛也出现了那两个在田野间奔跑嬉闹的孩童身影。
安静了一会儿,颜心心轻声问:“典晨阳,你是真的打定主意要去当兵吗?”
“嗯,”典晨阳回答得没有一丝犹豫,“当兵是我从小的梦想,保家卫国,多光荣。等毕业了,我就报名去。”
“好吧,加油。”颜心心真诚地说。
“你呢?”典晨阳转过头看她,“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颜心心想了想,说:“我准备考编制。读研的话,对家里负担有点大,想先工作,稳定下来。反正以后也可以边工作边考,一样的。”
“挺好的。”典晨阳点点头,忽然冒出一句,“那你先好好考,考上编制,稳定下来。等我以后转业了,说不定就能直接投奔你去了。”
颜心心的脸唰一下就红了,嗔怪地推了他一把:“你说什么呢!好像...好像咱俩已经怎么着了似的!谁要你投奔了!”她的心跳却莫名加速了几分。
典晨阳也意识到自己话说得有点直白,不好意思地挠头笑了。两人之间的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又带着点难以言说的甜意。
就在这时,那头被颜心心评价为“长得潦草”的黄牛突然回过头,冲着他们的方向“哞——哞——”叫了两声。
颜心心噗嗤一笑,指着牛说:“你看,它又骂我!这牛真记仇!”
典晨阳也哈哈大笑起来。河滩上,年轻人的笑声随着清风传出去很远。
陈秋铭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看各组都井然有序,渐入佳境,便放心地回到屋里。陈春旭正和云峰大哥喝着粗茶,聊着天。
陈秋铭给自己也倒了一杯,坐下问道:“哥,嫂子最近还好吧?小冬子怎么样?还那么调皮,沉迷游戏吗?”
陈春旭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脸上露出温暖的笑意:“你嫂子挺好,挺要强。之前不是报了班学会计嘛,真让她考下证来了!现在给县里一个厂子当会计,工作挺认真,收入也比我当辅警强多了。小冬子学习还行,就是玩游戏这个事,真是头疼,说也不听,管也管不住。”
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有趣的事,笑着说:“不过这小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迷上历史了。老是追着我跟你嫂子问,什么三国啊、唐宋啊、明清啊,那些皇帝大将的名字说得一套一套的。我跟你嫂子哪懂这些啊?根本答不上来。我就跟他说:‘等你秋铭叔叔哪天来了,你问他去,他可是咱们家最有学问的人!’”
屋里的人都笑了起来。陈春旭笑过之后,语气渐渐变得有些感慨:“唉,想想咱们父辈那会儿,家里真是穷,能念完小学就不错了,都得回家帮着干活。到了咱们这一辈,我那时候不懂事,不爱学习,就知道瞎混,差点走了歪路。后来也是运气好,赶上机会当了兵,才算走上了正途。”
他看向陈秋铭,眼神里充满了自豪和欣慰:“秋铭,你是真给咱们老陈家长脸了!不管是以前在新州当机关干部,还是现在在大学里当老师,这都是堂堂正正、光宗耀祖的工作!哥替你高兴!”
陈秋铭被堂哥说得有些不好意思,摆摆手,语气平和却坚定:“哥,你说远了。什么光宗耀祖谈不上。我就是觉得,人嘛,有多大本事就端多大饭碗。能靠自己的本事,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活得踏实,问心无愧,这就挺好的了。其他的,没那么重要。”
窗外,传来学生们劳作的声响、偶尔的欢笑、锅铲碰撞的声音、以及隐约的牛叫声。屋里,茶香袅袅,兄弟俩和一位智慧长者聊着家常,时光在这一刻,显得格外宁静而充实。这平凡的田园劳作,仿佛一场无声的锤炼,让这些城市的孩子们触摸到了生活的另一种质地,也让那份深厚的兄弟情谊和质朴的生活哲学,在阳光下缓缓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