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1 章 特殊发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伊春济的电话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李毅飞的心里。

    放下话筒,李毅飞眼中最后一丝犹疑尽去,取而代之的是锐利的锋芒。

    省里的压力?学者的舆论?地头蛇的威胁?既然你们联袂登场,那我便一一接下,砸个粉碎!

    “郑桐!”李毅飞再次拨打了电话,声音沉稳有力,“计划提前。对陶弘业及其‘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深入调查,权限提到最高,启用特殊侦查手段!

    我要在四十八小时内,看到初步报告。”

    “是,书记!保证完成任务!”电话那头的郑桐感受到李毅飞语气中那股破釜沉舟的气势,精神为之一振。

    夕阳的余晖给阴铁市镀上一层金边,却也照出了阴影下的污浊。

    第二天,韩副秘书长调研的余波尚未完全散去,阴铁市政法委却以一种异常高效且隐秘的速度运转起来。

    李毅飞亲自坐镇指挥,郑桐领导的专案组行动更加迅捷,也更加注重保密。

    他们动用了技术侦查、金融数据分析、甚至与国安部门建立了初步的情报共享渠道,目标直指陶弘业。

    调查首先从最不易察觉的细节入手。郑桐安排人手,以“学术交流活动备案”的名义,调阅了陶弘业研究中心近年来所有的涉外活动记录、人员往来档案。

    同时,通过特殊渠道,对其个人及亲属的出入境记录、海外资产情况进行了秘密排查。

    压力,同样传导到了对手一方。

    赵明远虽然暂时摆脱了直接威胁,但如同惊弓之鸟,躲在郊外另一处更为隐蔽的别墅里,遥控指挥。

    刘总则频繁往返于省城与阴铁市之间,试图疏通关系,打探消息。

    “明远,情况不太对。”刘总在电话里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李毅飞那边太安静了,韩副秘书长走后,他没有任何妥协的迹象,反而政法委内部的氛围更紧张了。

    我托省厅的朋友打听,都说阴铁市那边有些调查动作,权限很高,他们也摸不到边……我担心……”

    “担心什么?他还能翻天不成?”赵明远强作镇定,但握着手机的手心已经出汗,“韩副秘书长的话他敢不听?陶教授的文章白写了?”

    “就怕他硬扛到底啊!”刘总叹了口气,“陶教授那边……你最近联系了吗?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陶教授说一切尽在掌握,让我们稳住。”赵明远嘴上这么说,心里却莫名发虚。

    就在赵明远与刘总焦头烂额之际,郑桐报来的第一条重磅消息,就让李毅飞瞳孔骤缩。

    “书记,有重大异常发现!”郑桐带着一份初步报告,神情前所未有的严肃,“我们对陶弘业的背景进行了深度核查。

    表面上,他是我国知名经济学家,但在早期的户籍和学籍档案中,我们发现了疑点。

    通过特殊技术手段比对和境外情报协作,我们初步确认……陶弘业,原名为小野弘业,其真实身份是岛国人!

    他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咱们和岛国关系蜜月期,利用当时户籍管理的漏洞,冒用了一名早年夭折的我国公民身份,潜伏至今!”

    饶是李毅飞早有心理准备,也被这个消息震了一下。

    一个岛国人,伪装成华夏知名学者,活跃在中原省政学两界数十年?这背后隐藏的东西,细思极恐!

    “证据确凿吗?”李毅飞声音低沉。

    “目前是高度确认,关键证据链正在最后完善。

    我们调取了他早年极少量的生物样本记录,并通过特殊渠道,与境外获取的其真实家族信息进行了交叉比对。

    同时,他研究中心接受的境外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最终流向,

    与几个已知的、有岛国官方背景的‘学术交流基金’密切相关!”郑桐语速飞快,“而且,我们发现他与岛国几家大型商社,特别是涉及精密制造、矿产资源的商社往来密切,明远矿业的部分稀有矿产出口,背后就有这些商社的影子,陶弘业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中介和情报提供者角色。”

    李毅飞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锐利。

    案件的性质瞬间升级了!这不再仅仅是腐败或黑恶势力问题,而是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的重大案件!

    “那个冯老呢?他和陶弘业,知道多少?”李毅飞追问。

    “目前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冯老知晓陶的真实身份。

    但从资金往来和通话记录看,陶弘业极尽逢迎,利用学术影响力为冯老及其家族成员‘站台’、提供‘政策咨询’,实质是进行利益输送和构建保护伞。

    冯老很可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其利用。”郑桐分析道。

    “继续深挖!尤其是陶弘业与岛国方面的具体联系,他潜伏多年窃取、输送了哪些情报,以及在中原省乃至更高层面,还有没有其他潜伏人员或被他腐蚀拉拢的干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