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贼心不死,远古的爪子,刘伯温斩龙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竟然被汝得逞了.......”刘伯温猛地抬起头,眼中血丝密布,似乎瞬间想通了某个关节。

    下一刻,刘伯温状若疯魔,猛地转身,狂奔而出,怒视苍穹,暴怒不已:

    “安敢染指我族汉脉,图我巫魂!!!”

    “贼心不死!当真是贼心不死啊!!!”

    郭英与几名锦衣卫完全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一向沉稳如山的国师大人,为何会爆发出如此恐怖的暴怒与失态。

    “国师大人,这……”郭英试探着上前。

    然而刘伯温此刻心急如焚,哪里还顾得上解释。

    他一把推开挡路之人,向着皇城中心的奉天殿方向疾驰而去。

    他急需找朱元璋筹划后事。

    明皇宫,谨身殿。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朱元璋略显疲惫却依旧威严的面庞。

    他负手立于殿中,静静等候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抑。

    当看到刘伯温几乎是撞开殿门、带着一身风尘与难以言喻的沉重气息冲进来时,朱元璋心中一跳,有了不祥的预感。

    “国师。”朱元璋声音低沉,强压下心中的悸动,“可有查获?”

    刘伯温站在殿中,不知道受到什么刺激,他身上的气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往日那种对帝王的恭谨、臣子的拘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浩然、沧桑,甚至带着一丝凌驾于世俗皇权之上的超然气度。

    仿佛此刻站在朱元璋面前的,并非大明国师刘基,而是那个勘破天机、洞悉玄冥的真正刘伯温。

    朱元璋目光微微一闪,掠过一丝惊异,但他并未出言斥责这近乎僭越的姿态,只是更加凝重地注视着刘伯温,等待着下文。

    刘伯温深吸一口气,抬起眼,目光竟是前所未有地与朱元璋平视,眼神深邃。

    “陛下,”刘伯温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沙哑,“您可还记得,当年您寄身皇觉寺,颠沛流离之际,微臣为何会突然现身相见,力劝您投身红巾,共逐蒙元?”

    “此后,微臣更是为您出谋划策,全力支持,助您一步步登临九五!”

    这突兀的问题,让朱元璋眉头微蹙。

    “这同样是朕心中长久以来的一个疑团。”朱元璋语气平静,目光却如同鹰隼般锁定了刘伯温,缓缓揭开了他深藏心底数十年的秘密:

    “世人只知朕以一个破碗开局,打下来这浩荡江山,却不知朕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朕背后有一个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国师。”

    “朕也时常在想,国师你如此不世出的奇才,甘愿辅佐朕这个泥腿子,所求究竟为何?”

    “当年朕初定天下,欲以国师之位酬谢,实则也是一番试探,你却坚辞不受。”

    “最终还是朕强行将此名号加于你身,你却似乎视若敝屣,不耐朝堂烦扰,飘然远遁,托辞去堪舆中原,久离中枢,长期不归。”

    朱元璋顿了顿,眼神复杂:“但也正因国师你的淡泊名利,朕才最终彻底放下了对你的最后一丝戒心。”

    “只是,朕心中的疑惑,始终如鲠在喉,未曾解开。今日,国师可愿为朕一解?”

    刘伯温并未直接回应朱元璋的疑问,而是反问了一个更加石破天惊的问题:

    “陛下光复汉家江山已有多载,可曾深入探究过,前元鞑虏为何那般丧心病狂,对我汉家子民进行惨无人道的大肆屠戮?”

    朱元璋闻言一怔,眉头紧锁,陷入沉思,却未言语。这背后的深层原因,他确实未曾细想。

    “有些被尘封的真相,陛下是时候知道了!”刘伯温语气沉重,开始揭露那骇人听闻的秘辛:

    “前元之所以疯狂屠戮汉人,并非仅仅出于统治需要或民族仇恨,其背后,实则是有来自更高层面的‘大能’在暗中引导、布局!”

    “他的真正目的,是想借我炎黄血脉剧烈动荡、生灵涂炭之际,趁虚而入,以某种不可知的方式,侵染、融入到我族炎黄血脉之中,图我炎黄巫魂!”

    “巫魂?”朱元璋疑惑:“不知国师所言巫魂为何?朕为何从未听闻过?”

    “不可说,不可说!”刘伯温摇头,道:“陛下只需知道,巫魂乃我炎黄一族最深层,最核心的秘密。而微臣,乃是这一世的护道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