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整整半个月,吴桂花和常青一头扎在广省就没出来。不只是合作多次的大进制衣厂,还有箱包厂、鞋厂,吴桂花还请三个厂子的厂长为她们介绍了港岛那边的人脉,下了不少单子,包括手表和电器。
虽然国内如今还实行凭票买卖,有胆子大的人已经私自买卖,但放在商场自由交易的,绝无仅有。
吴桂花有了“尚方宝剑”,购物中心作为转型经济的探路者,就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否则就是浪费了这份“特权”。
更何况,她作为过来人,比谁都清楚以后的发展,心里完全没有一点儿担忧!
于是,常青跟在她身边,简直是大开眼界。
以前,常青佩服吴桂花这个嫂子,是觉得农村出身的妇女,能张罗这么多生意,能俘获京圈大少的心,是很有能力和手腕的人!
但如今她才知道,吴桂花远远比她知道的,要厉害一万倍!
起码,她不认识这么多人脉,她不敢这么底气十足的谈生意,不敢大笔的钱花出去不眨眼,不敢在陌生城市如鱼得水一样自在……
好不容易来一趟广省,吴桂花当然不能空手而回。
偶尔,她把常青扔在大进制衣厂“开眼界”,自己带着伍德直奔熟悉的果园,大批量进货,还有各种海物干货。
虽然空间里也没少种水果,品种齐全,但平时家里吃还行,送给外人就容易因为品质超常引来麻烦。
所以,在这里多买一些,留着给员工们发福利,或者应对黄政委“打秋风”。
至于,鲍鱼干和鱿鱼干,蚬子干,大虾干,海米,海菜,都便宜又实惠,送到食堂,给员工改善一下口味。
南边的经济发展比北方迅猛很多,相比上一次过来,如今简直是家庭小作坊遍地开花。
各个老作坊的点心和鱼丸、牛肉丸、肉脯、手工面线,随便就能买到。
还有各种漆器,牛角梳子,绸缎,团扇等等,吴桂花买了不少,留着送人,体面又稀奇。
以后购物中心开业,也可以作为赠品送给消费高的顾客……
随着一天天的买买买,空间仓库越来越满。
但吴桂花最想找的机器设备还是没有消息,国内如今还没有羽绒服生产厂家。
就在吴桂花打算放弃的时候,大进制衣厂的厂长总算送来了喜讯。
港岛那边有个制衣厂从大鹰国进口了一套设备,但港岛地方小,原材料有限,需要进口,而成品又因为港岛四季如春,不能自产自销,又需要出口……
制衣厂老板因为这套鸡肋设备,肠子都要悔青了。
听说内地有人要购买,他直接半价出售,宁可赔钱,也不要看着闹心了。
吴桂花捡了一个漏儿,留下足够的钱,把这件事托付给了大进制衣厂的厂长。
为此,她送了厂长四瓶药酒做谢礼。
厂长高兴坏了,上次吴桂花过来给了他两瓶药酒,他每天一杯,不但身体不舒服的小毛病都没了,甚至重振雄风,家里老妻已经怀上了,他年过半百,居然又当一次爸爸!
这次他花了大力气,多方托人打听设备,就是藏了一点儿小心思。
没想到,吴桂花真是大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