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风云 第31章 小小方帕,内含乾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县衙的捕房内,风卷着香樟树的落叶扑在窗棂上,发出细碎的响。

    铁良捏着张皱巴巴的纸条,眉头拧成个疙瘩,指节因用力泛了白。

    他今早上值时,这张纸就平放在桌案中央。

    没有信封,没有署名,上面的字却像淬了冰,看得人脊背发寒。

    困扰他多日的刘威被杀案,竟被这张纸头剖解得明明白白。

    一个渔夫抗拆被杀,长子投了洋行,替洋人做事,转头就潜进县城,杀了带头的刘班头——只为给爹报仇。

    那孩子叫陈林。

    纸上不光写清了作案动机,连谁看见陈林那天进了城,都写得一字不差。

    “究竟是谁呢?”铁良靠在冰冷的木柱上,低头沉思道。

    这年头,多管闲事的人可不多。

    对方这么做,到底图什么?

    “陈林?”他猛地直起身,眼睛瞬间瞪得溜圆,手里的纸条“哗啦”飘落在地。

    这个名字……怎么会是他?

    记忆里立刻跳出个身影——那个被绑匪套住头,身材瘦高,但是目光坚毅的少年。

    ……

    轿子来得快,青布帘被风掀了个角。

    陈林和珍妮各坐一顶,只不过陈林那顶,是潘起亮几人抬着,脚步稳得很。

    现在的陈林把命看得金贵,怀里揣着辣椒水,口袋里塞着乙醚瓶,指尖时不时摸一下,才觉得踏实。

    县城的治安比洋泾镇强多了。

    一路没见着寻衅滋事的,就是进城时堵了会儿。

    早市的人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挑着菜筐的、推着小车的,吆喝声能盖过马蹄声。

    好在豫园距离城门不远,拐两个弯就到了。

    顾家在城里的宅子不大,内部的装饰业尽显节俭之风,两进的小院子,门楣上雕着简单的花纹。

    进门时,陈林掏出颠地洋行的拜帖,指尖在烫金的字上顿了顿。

    门房眯着眼瞅了瞅,连忙弓着腰往里跑,鞋跟在青石板上敲出急促的响。

    没多会儿,门房就喘着气跑出来,手忙脚乱地引着二人往客房走。

    客房里坐着个中年人,二三十岁,留着三绺胡须,皮肤白净得像没晒过太阳,看着斯斯文文的。

    “在下颠地洋行帮办陈林,陪同颠地小姐来拜访顾先生。”陈林拱手,腰弯得恰到好处,眼神却没漏过对方眼底的轻视。

    他早猜透了,这人不是顾福昌,多半是顾家的哪个儿子。

    “一个小小帮办,一个黄毛丫头,就敢嚷着见我爹?”青年人端起茶杯,盖子在杯沿上刮出刺耳的响,“洋人,都这么不知礼数吗?”

    对方的声音并不像外表那么斯文,像是带了刺一般,扎得人耳朵疼。

    “不知阁下是?”陈林脸上没半分怒意,依旧客客气气地拱手。

    他以前在技术部门时,跟着公关部跑过不少业务,这种上来就摆谱的,见得太多了——吓唬谁呢?

    倒是珍妮沉不住气,脸一下子拉了下来,仰着头,大冷天还摇着淑女扇,扇面“哗啦”响,故意装听不懂华语。

    青年人瞥了珍妮一眼,又转向陈林,嘴角勾出抹嘲讽:“小娃子,你连我都不认识就上门,功课都没做好?是你们家颠地先生急眼了吧?”

    陈林没接话,反而笑了。

    “阁下身为顾家少爷,倒像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再次拱手,声音稳得很,“颠地先生既然派在下过来,自然有他的道理。”

    顿了顿,他抬了抬下巴:“在下陈林,公子身在上海滩,难道没听说过?”

    顾寿松摇了摇头,学着洋人的样子摊开手,故意拖长了语调:“没听说过。”

    “哈哈哈!”陈林笑出了声,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的张扬,“顾兄说笑了。我陈林年不过十四,能说流利的英语;进颠地洋行才五天,就指导工匠搭起四层办公楼的框架;还自己研出了水泥促凝剂——单是这个技术,就帮我赚了五万银元。”

    狂!这小子太狂了!顾寿松手里的茶杯晃了晃,茶水溅在衣襟上,他都没察觉。

    这些话,简直颠覆了他的认知。

    可陈林还没说完。

    他“噌”地站起来,走到顾寿松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对方,语气里没半分尊重:“不知道顾兄十四岁时在干嘛?长这么大,你有凭一己之力赚过五万银元吗?”

    “你、你这个狂妄的小子!”顾寿松也猛地站起来,胸口剧烈起伏,手指着陈林,“再这样,我让下人轰你出去!”

    可他一站起来,才发现自己竟还没陈林高。

    头顶刚到人家肩膀,这落差让他更气,脸涨得像猪肝。

    陈林没给他再说话的机会,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压得低了些:“顾兄莫生气,在下并非看不起你。”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起来:“你想想,颠地先生能一次性花五万银元,买我这个刚入职五天的小员工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