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专访,解构!(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sp;那我也有个问题,三峡工程是苦难吗?不是,是伟大的工程,或许后世千百年聊起来,就是京杭大运河,就是都江堰,这是时代变革,也是为了人民利益做出的宏大工程。在这种利国利民的事情上,据我所知,这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被国家妥善安置到了全国各个省市……对他们的支持也不胜枚举。我懂背井离乡的孤独,但那绝不是他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恶意设定的苦难或悲情,或许更能称得上消费苦难,贩卖悲情吧?

    我的电影能让人们在这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让进入,甚至没进入影院的观众,永远记得当年,告诉现在的国人,要自立自强。他呢?他的电影除了激发一些观众的个人渺小,激发外国评委的心理认同,还能有什么用处?

    还妄图改变什么,没人看的电影,能改变什么?

    马:你的观点很犀利……那对于与他聊的“不顾大局”,你又怎么看?

    曹:这还用可以煽动?这个专访内容我大概看了,我的建议是他应该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去里面原文背诵。

    马:那对于你在“虚构人物”此类的批判呢?

    曹:艺术不就是虚构吗?金狮奖导演贾导已经通过《三峡好人》给我做过示范了啊?而且我必须要提醒一句,时代背景的史实内容,我用的都是课本上的照片,甚至照相馆的人物原型,也是有的,当年的《屠城血证》已经用过,我只是对他们进行了艺术化改编。

    马:看得出来,曹导这是准备以他之矛攻他之盾。

    曹:我这叫公式。以后也可以教学给看专访的人。在我看来,被阉割叙事的导演算不上导演,所以这种言论,我一般也愿意称之为无鸡之谈。

    马:被阉割叙事的导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曹:有些导演,是追求艺术,追求光影,追求色彩,而后被选中成为了标杆,说回三峡大坝的成立,国外人怎么看这个工程?而后再看获奖电影类型,获奖电影时间,你就会觉得这或许不是巧合,而是一种必然。

    马:这个话题我们暂且不谈,让我们聊聊下一个话题,你如何评价对方评价你的电影。

    曹:你还记得你上面提过的问题吗,你再看看你这个问题,有没有一种左脑搏击右脑的愚蠢感?一般在疾病当中,这两种话术显示的脑回路一出来,我们称其为癫痫。

    马:你不说我还没意识到,这和上述说的影响关系的观点相互冲突。

    曹: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我倒是对此没有什么意见,就是觉得对方这种不顾逻辑,像是癫痫的反扑有些可乐罢了。

    马:那对于你故意塑造主旋律英雄人物的评价呢,你有何回应?

    曹:我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是最为愤怒的。这也是我在首映礼上所提的道义权,解释权。中国人民历经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付出了三千五百万生命的牺牲,这些人,有无辜的平民,也有舍生取义的抗日英雄。且不说这不剧本本来就有人物原型存在,就算是我虚构了人物,但是他表现得是我们国人的觉醒,是宁死不屈的符号。也不该被冠以强行,假大空的符号。所以人屁股歪不歪,真的一眼就能看穿。

    马:所以,你看穿了?

    曹:你想要新闻爆点,我懂。我的回答,已经在书名里面了。

    马:被曹导发现了……那请问你对于他所提出的你对他存在不合道德的抨击,并且聊了本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名单,《太阳照常升起》和《张爱玲》两部电影,并且询问你这两部电影是否存在“丑陋”的现象?你又如何回应?

    曹:我没看过电影,但据我所猜测,应当是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