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翻盖旧房建成新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院的地基就像模像样地立了起来。青灰色的条石沿着墨线码得整整齐齐,石缝里嵌着和好的糯米灰浆,用瓦刀敲上去能听见浑厚的回响。这些条石是肖兴托人从三十里外的河床上选的,每块都得两人合抱,光运回来就用了三辆拖拉机。它们与东跨院的地基遥遥相对,远远望去,两座方方正正的地基在春光里透着股庄重气,像两只稳稳当当的靴子,踩在自家的土地上。

    有路过的邻村货郎推着独轮车经过,车轱辘碾过村口的石子路,发出吱呀声响。他总要停下脚来,扶着车把瞅几眼,嘴里啧啧赞叹:“肖家这房盖得真讲究,光看这地基就知道是好手艺。你看这石缝,密得能当镜子照!”肖兴正蹲在院里给匠人递烟,听见了便直起腰,用袖子抹了把额头的汗,嘴上说着“瞎折腾,瞎折腾”,眼角的笑纹却堆得老高。 西跨院的工程便这么缓了下来。肖兴每日照旧去水泥门市忙活,天不亮就骑着二八大杠出门,车铃在寂静的巷子里叮铃作响。门市里的水泥袋子堆得像小山,他一边给来买货的人开票,一边用算盘噼里啪啦地算着账,只是路过建材市场时,总会多留意几眼钢筋和砖瓦的价格,心里默默盘算着还差多少才能把西跨院的活儿续上。

    开春后,西跨院的工地上又热闹起来。冻土刚化开,泥土里还带着冰碴子,王木匠带着匠人回来时,手里多了张新图纸,纸角都被磨得起了毛。“兴子,这次给你弄个新样式,用空心楼板压顶,又结实又省事,比木梁顶耐用多了。”肖兴凑过去看,图纸上画的楼板方方正正,上面还有细密的钢筋纹路。他心里敞亮——这几年镇上盖房都时兴这个,不用像以前那样费力气找好木料架木梁,既省料又平整,下雨天还不担心漏雨。他大手一挥,烟袋锅在手里转了个圈:“就按你说的来,用料别含糊!钱不是问题!”

    卡车把空心楼板运到院门口那天,全村的人都来看热闹了,老的少的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楼板是用红漆刷过的,在太阳下亮得晃眼,十几块沉甸甸的楼板躺在卡车上,每块都有几百斤重。有专门的人员操作绞盘车,铁链条哗啦哗啦地缠在绞盘上,钩子勾住楼板,随着“吱呀——”的机械声,一块一块往上吊。楼板在空中晃晃悠悠,底下看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有胆小的捂住了眼睛。匠人站在梯子旁指挥,嗓子都喊哑了,额头上的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尘土里,砸出一个个小泥点,却一点也不觉得累。肖兴站在底下,看着楼板一块接一块地稳稳铺在横梁上,西跨院的房顶渐渐成型,像给房子戴上了一顶坚实的帽子,心里那股踏实劲,比当年水泥门市第一天开张时还要强烈,脚下的土地都像是稳了几分。 等西跨院的主房盖好,已经是暮春时节了。院墙外的洋槐开了花,白花花的一串一串,香气顺着风往院里钻。两座十三米半的正房并排立在院里,东跨院的新式平房带着温婉的弧度,檐角微微上翘,像江南女子的眉;西跨院的平顶房透着利落的棱角,线条笔直,像北方汉子的脊梁。中间的甬道用青石板铺就,石板是从河里捞上来的,被岁月磨得光滑,踩上去咚咚作响,在院里能传出老远。 肖兴站在院门口往里望,忽然发现西跨院的西屋和东跨院的东屋早就悄悄立在那里了——那是前几年手头宽裕点就一点点盖起来的,青砖灰瓦,不显眼,如今正好成了两座主房的配房,像两只张开的臂膀,把整个院子拢得严严实实,透着股安稳劲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