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回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赵崇贤入殿,看到父亲已死,微微顿足,随后又挪开眼睛,走到皇帝跟前跪下。

    “陛下,叛军已经尽数斩于城外,并未伤到城中百姓分毫,金吾卫中被收买者,已收押,待陛下处置。”

    皇帝亲手扶他起来,“崇贤啊,你父亲糊涂,你却是个明白人,太子从始至终信任你,朕才会让公主救你。”

    “陛下救命之恩,臣永生不忘。”

    “你父已死,朕也不愿他背负上谋逆的罪名,对外便说,他因救朕而死,你袭王位,平郡王府,从此就是平亲王府了。”

    赵崇贤捏紧拳头,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他父亲做了这样的事,没有连累全家老小已是陛下法外开恩。

    他原本想过,辞去官职,带着家人远走他乡隐姓埋名。

    不曾想,陛下竟会赏他。

    “这都是太子临行前替你求的恩典。”皇帝说。

    赵崇贤哽咽。

    “臣此生,誓死效忠太子殿下。”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扬声道,“活着的人呢?”

    吴王一干人等战战兢兢地从蟠龙柱后走出来,跪成一排,大气都不敢出。

    “今日是怎么回事?”皇帝问。

    众人纷纷看向吴王。

    吴王顶着巨大的压力,庆幸提前排练了一遍。

    “回……回陛下。”

    他把握住此生唯一的机会。

    “慎亲王不服帝位被夺,怀恨在心,暗中与宋家残部勾结,又有鲁王一干人等相助,里应外合,鲁王于并州谋逆被抓,慎亲王趁寿宴之际,与鲁王世子合谋造反,屠杀宗亲,平郡王护驾身亡,又有世子平叛逆贼。”

    “我等得陛下护佑,在宫变中侥幸逃生,日后,定会效忠陛下,感念陛下救命之恩。”

    吴王磕在地上,双眼死死闭着。

    该说的都说了,剩下的,听天由命吧。

    他不知道接下来等待他的是什么。

    “你说得对,”皇帝笑了起来,“说得很好。”

    “你叫什么名字?”

    吴王心脏都快跳出来,“漳州赵崇霄。”

    “起来吧,”皇帝说,“你还如此年轻,将来必定大有可为。”

    吴王后背都湿透了。

    起身时,看了一眼曲凌。

    曲凌对他点点头,他的心才完全放下来了。

    好险好险。

    “朕让人送你们出宫,休养几日,各自回家去吧。”

    曲凌掏出一本册子。

    “诸位请报上名来。”

    活下来的宗亲们排队挨个报出封地名号。

    都是无权无势,空剩个王府的人家。

    没有任何拉拢利用的价值。

    曲凌一一核对,没有漏网之鱼,很好。

    这场寿宴,到此为止。

    自有人送他们再回凤藻阁。

    曲凌留在宫中,收拾残局。

    宋家不管是埋在宫中的钉子,还是隐在外面的暗桩,通通被拔干净了。

    翌日早朝,皇帝未至,只有太监宣旨。

    “大熙皇帝令,昨日寿宴,慎亲王父子勾结宋家旧部,伙同鲁王、淮王、纪王三脉宗室,于万华殿发动宫变,屠戮宗亲十七人,罪证确凿,天地不容。”

    “危难之际,幸得嘉安公主与平郡王护驾,护朕周全,功不可没。”

    “兹念二人护驾有功,特擢升平郡王府为平亲王府,由世子袭王位,加封嘉安公主为太子少师。”

    朝臣们震惊。

    平郡王府封为亲王府倒是寻常。

    可太子少师竟加封在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公主身上,皇帝是昭告天下人,谁也不能动摇凤藻阁在朝中的地位。

    谋逆之事发生的太过突然,几位老臣也云里雾里。

    便只能去问参与其中的平亲王和活下来的宗亲。

    所有人都下意识的避开了曲凌。

    结果,问到的话和圣旨里所说的一样。

    众人的口径出奇的一致。

    百姓们热议了几日,发现都是宗室之间的内斗。

    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便也渐渐淡忘了,把目光放在并州,唯恐真的开战。

    半月后,活着的几位王爷要离京了。

    吴王临走前,特意去公主府,“那时遇见一位姑娘,给了我些碎银,她一片好心,该落在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请公主将银子归还,代我谢过。”

    曲凌笑道,“好,本宫会还给她。”

    又问,“王爷回封地后,有何打算?”

    “我要去并州。”吴王热血沸腾。

    “男儿志在四方,我要参军报国,与太子一同打下北燕,完成先辈们没有完成的使命。”

    朝廷有军报,太子从云南率兵五万已抵达并州。

    无数有志青年已投军,尤子音号召商贾捐粮捐衣,以备寒冬来临,熙朝上下一心,只盼太子得胜归来。

    吴王走后,尤子音某一日到公主府,才知道原来她施舍了王爷。

    “我每日身上都带着碎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