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封侯爵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陛下是让小民做尚书郎……?”步阐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裴潜在旁轻咳了一声,低声提点:“步郎中,为臣当有臣体,应称微臣而非小民。陛下如此封赏,还不跪谢天恩?”

    “微臣谢陛下隆恩!万谢,万谢!”

    “且去吧。”曹睿微微挥手,随即轻磕马腹驱马向前,队伍也继续前行了起来。

    虎卫这下也有礼貌的多了,给了步阐一匹马,领他到了黄权的身前,说了这些,黄权自然认下。

    皇帝可以随时开口封赏,所有涉及爵位、礼遇、节钺等的事项都要到侍中王肃这里报备。

    大军入了江陵城后,晚间,裴潜找到王肃,与他说了步阐得封亭侯的事情。

    王肃令佐吏拿来文册,提笔蘸墨记录的时候,裴潜在一旁问道:

    “子雍,陛下从武汉出征时令你整理封赏之事,你这里筹画的如何了?”

    “稍待。”王肃写完了最后一竖行,将毛笔妥帖放下,这才看向裴潜答道:“已经有了大略眉目了。”

    “子雍请说。”裴潜也来了兴致,自顾自的来到王肃身边坐好。

    大魏此番征吴的封赏,已经确定的就是三王十公的爵位。其中三位王爵是黄初七年洛水誓言时就确定下来的,十位公爵是为不使王爵过于突兀,用于赏赐此番伐吴之战表现卓异的臣子。

    如司马懿、卫臻、满宠、辛毗等此前封赏颇多之人,几乎都增邑到了六千余、五千以上的封邑。而其余封邑达不到的,都统一按照五千户的封赏划线赏赐。这些封邑都是由国家代征,再以俸禄的形式实发下来。

    大魏的财政并不宽裕,一直以来朝廷高官的俸禄封邑都是按五分之一来发的,相比汉时的官员收入简直缩小了太多。

    这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事情,这是自曹操时代就定下来的惯例,到了黄初、太和年间也没什么大的改变。魏蜀吴三国都以军事为先,消耗国力甚多,不论哪一方的臣子,增长俸禄的事情都是难以开口的

    换句话说,在此前的时代来论,除了吴国拥有部曲的将领们和魏、吴一众贵戚生活豪富,魏、蜀、吴的大部分有追求的官员都颇为拮据。如满宠常常将俸禄补贴下属,司马懿除了养家之外的钱财也几乎都资助了河内郡和温县的学堂。

    王肃点头,捋须说道:“凡是接纳而无大功的吴国降臣,县侯改乡侯,乡侯改亭侯,亭侯改关内侯。”

    “大魏地方官员来论,诸州刺史、紧要处的太守可以晋爵一级,其余官吏优异者可以例外论功。军中将领的功劳尚未完全定下,故而可以晚些来论。但乐綝、李铜二人似应不再动了。”

    “裴侍中,我倒有一事尚未想好,想听一听你的意见。”

    裴潜点头:“子雍请说。”

    王肃问道:“你说曹昭伯、姜伯约二人该如何封赏?县侯太多,可乡侯、亭侯又显得薄待了,于陛下这里不太好看。”

    裴潜抿了抿嘴,一时却也答不上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