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并肩作战,擒王之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萧辰和云锦脸色同时一变!有内奸!军中还有背后之人或曹党的内应,在关键时刻灭口!但此刻战场混乱,根本无法追查。萧辰立刻下令肃清残敌,全面搜查。

    宇文烈虽死,但其残部仍在鹰愁涧内负隅顽抗。主帅毙命的消息传出后,涧内守军军心彻底崩溃,大部分选择了投降。持续数月的北境大战,终于以靖朝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硝烟散尽,天地肃穆。鹰愁涧内外,战争的创伤触目惊心。

    破损的旌旗浸泡在暗红的血泊中,断戟残戈与焦黑的土地交织,构成一幅悲壮的画卷。胜利的喜悦早已被这沉重的代价冲刷得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肃然的使命感。

    萧辰下令全军投入战场清理。无论靖军英烈还是北狄士兵,皆需入土为安。挖坑、掩埋、立碑……一项项工作进行得沉重而有序。

    云锦不顾伤病未愈,强撑着参与其中。她坚持为所有死者举行简单的安魂仪式。

    这一日,天色阴沉,寒风萧瑟。

    一片新立的靖军烈士墓前,云锦一身素白衣裙,未施粉黛,苍白的脸上唯有肃穆。她接过玲珑递来的水酒,缓缓洒在为首的墓碑前。

    墓碑上,刻着“靖北军忠烈之士永垂”几个大字,下面是无数的名字,或清晰,或只是“无名卒”的代称。

    “魂兮归来,安息故土。英灵不灭,护我河山。”她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参与祭奠的将士耳中。

    她深深鞠躬,身后的将领士兵们也随之躬身,气氛庄重而悲怆。

    随后,她又走到远处一片相对简陋的坟茔前,那里安葬着无名的北狄士兵。同样洒下一杯水酒,默立片刻。

    有年轻的将领面露不解,低声道:“王妃,他们乃是敌寇,何必……”

    云锦目光平静地扫过那片新坟,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坚定:

    “战场之上,各为其主,生死相搏,无可厚非。如今人死债消,曝尸荒野有伤天和,亦恐生疫病。让他们入土为安,是生者对生命的最后尊重,亦是为活人积福。仇恨不应延续到死者身上。”

    她顿了顿,看向那年轻将领,以及周围默默聆听的士兵们,

    “北狄普通士卒,多数亦是迫于生计、听命行事。展现仁恕,或可化解部分怨气,利于日后边境长治久安。”

    她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涤荡着人们心中因战争而激起的暴戾与仇恨。

    许多士兵沉默下来,看着王妃那单薄却挺直的身影,眼中充满复杂的敬意。

    仁政之名,悄然远播。

    萧辰站在不远处,默默注视着这一切。他看着云锦在寒风中微微颤抖的肩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心疼与骄傲。

    他快步走上前,解下自己厚重的玄色斗篷,仔细地披在她身上,将她裹紧。

    “伤未好,可不能逞强。”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

    云锦抬眸,对上他深邃的眼眸,那里不再是战场上的杀伐果决,而是映着她身影的柔和。她没有拒绝,轻轻拢了拢带着他体温的斗篷,低声道:“知道了。”

    两人并肩而立,看着将士们默默劳作,将最后一批遗体安葬。

    “接下来,是生者的事了。”云锦轻声道。

    投降的北狄士兵数量庞大,如何安置成了首要难题。强硬派将领主张坑杀或充作苦役,以儆效尤。

    中军大帐内,争论不休。

    云锦在萧辰的坚持下,也列席了会议。她身体尚未康复,坐在萧辰侧后方,面前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参茶,是萧辰方才亲手递给她的。

    听完众将的争论,云锦缓缓开口,声音虽轻,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诸位将军,杀戮或奴役,固然简单,却后患无穷。”

    她拿起手边一份粗略统计的文书:

    “降卒近两万,若行杀戮,必使北狄各部同仇敌忾,仇恨深种,边境永无宁日。若充苦役,监管不易,易生暴乱,且耗费我军本已紧张的粮草。”

    “那依王妃之见?”一位老将军皱眉问道,语气虽存疑,却并无轻视。毕竟,“女诸葛”的谋略已深入人心。

    云锦从容道:“可分而化之。首先,严加甄别。宇文烈麾下死忠将领、参与过屠城虐杀者,单独关押,押送回京,交由朝廷明正典刑。

    其次,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士卒,愿归乡者,发放三日口粮及少量路费,令其指天发誓永不南侵,即可遣散。”

    “这……岂不是纵虎归山?”有人质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