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影签(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苏晚萤的指尖划过一张张泛黄的会议照片,修复室里只有放大镜片折射出的微光和她愈发急促的呼吸声。档案袋里每一名被“残响”标记的共犯,他们的公开影像资料都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
问题不在于人,而在于影子。
在一张杜志远的会议侧拍照中,他头顶是明亮的吊灯,光线垂直而下,他的影子本该收拢在脚边,然而照片上的影子却被拉长,尖端扭曲着指向会议室紧闭的门框。
另一张照片里,一名评审委员正低头签字,影子却诡异地抬起了右手,仿佛在向某个无形的存在宣誓。
这完全违背了光学定律。
她立刻调取了这些照片拍摄当日的气象数据和会议室的建筑蓝图,在电脑上重建了光照模型。
无论她如何调整参数,模拟各种可能的反射、折射,都无法复现出照片中那种离奇的影子偏离。
就在这时,沈默日志中的一句话如闪电般击中她的脑海:“真正的谎言,连光都不会配合。”一个大胆到近乎荒谬的念头在她心中成形——“残响”记录的或许并非言语或行为本身,而是意识与动作产生断裂的那一瞬间。
在那个瞬间,人的意志屈服了,但物理世界最诚实的投影——影子,却代替主人,签署了一份无形的共犯契约。
与此同时,市图书馆的古籍区,阿彩正在验证一个相似的理论。
高大的壁画下,她让一名志愿者背对墙面站立。
“在心里想一句你从未对任何人说过的,带有隐瞒性质的话。”她轻声指示。
志愿者闭上眼,几秒后点了点头。
阿彩追问:“你想的是不是‘我偷拿了实验室的备用钥匙’?”那人猛地睁眼,断然否认:“不是!”就在他开口的刹那,阿彩迅速打开手中的高强度紫外线灯,扫过他投射在墙壁上的影子。
奇迹发生了,原本模糊的影子边缘,竟浮现出由无数细小刻痕组成的两个字:知罪。
她又找了几个人反复实验,结论惊人:只要内心存在明确的欺瞒或隐瞒意图,无论是否说出口,其影子都会在微观层面产生结构性的畸变,如同被无形的刻刀划过。
她深吸一口气,取出一罐银色喷漆,在地面上志愿者影子的轮廓内,仔细喷涂了一层薄薄的导电涂层。
接着,她将一个自制的微型震D器接入涂层,将频率调整到与周工那块碑刻样本的共振频率完全一致。
嗡鸣声中,地面上的影子开始剧烈抖动,片刻之后,它竟像一层活物般从地面剥离,缓缓蠕动着爬向墙边,最终在壁画下方化作一行歪斜的竖排小字:“那天我删了备份——剪辑员张某”。
志愿者早已吓得面无人色。
城市另一端,小舟在广播塔的信号监测中心有了更惊人的发现。
他追踪的神秘干扰源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源于城市内部的监控系统。
全市数万个摄像头,在每日凌晨三点零七分,都会出现一个持续仅零点三秒的“双重曝光”现象。
画面中的同一个人,会短暂地呈现出两个影子,一个紧随其身,另一个则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移动。
他立刻将目标锁定在B186会议的相关者身上,调取他们当年的旧监控录像。
逐帧筛查后,他发现十七名与会者中,有十二个人在会议结束离场时,都出现了这种“分裂影子”的现象。
更关键的是,他将这些分裂影子的移动路径在城市地图上进行标注,发现它们的终点竟不约而同地汇聚于市政府地下停车场负三层的同一个车位——正是当年负责运送林秋棠原始病历的那辆公务车的固定停放点。
当他将十二条轨迹线连接起来,一个酷似古代封印符文的图案赫然出现在屏幕上,而符文的中心空白处,标注着一个未知的编号:S0。
苏晚萤根据小舟提供的坐标,深夜潜入了市政府停车场。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