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泰山论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泰山,南天门之上。

    今日的登山古道,游人如织,香火缭绕。

    李沉舟缓步而上,从擦肩而过的香客口中,他得知了缘由。

    今日,泰山龙门派举行“请岳大典”的日子。

    所谓“请岳”,并非字面之意,而是龙门派的一种古礼,请入特定的阵眼,用以镇守山门,调和气运。

    此次大典,龙门派欲将“东岳紫极龙气”引入山顶祭坛。

    李沉舟心中微动:“倒是罕见,泰山龙门,素以沟通地脉根基,供奉东岳大帝,掌山河权柄。虽同属道门,却和龙虎,茅山一脉颇有不同。此次请岳,所图非小。”

    他摇了摇头,龙门派内务,与他此行目的无关,不再深究。

    一路向上,游人渐稀。

    及至玉皇顶下的封禅台前,寻常香客已被道门弟子婉言劝返。

    大典核心之地,需要清净无扰。

    李沉舟身形如烟,气息与山风融为一体,那些守关弟子如何能察觉?

    他踏上古老石台。

    封禅台中央,并非神像,而是一座九窍祭坛,以泰山特有青金石垒砌,表面刻有云纹与山河符箓。

    此刻,坛周正有数十位龙门派道士,按特定方位游走。

    一股极其厚重的“势”,隐隐勃发,引动整个玉皇顶。

    李沉舟并未在封禅台过多停留。

    他身形微晃,最终立于玉皇顶。

    此处,罡风更烈,视野却极度开朗。

    俯瞰而下,群峰拱卫,云海翻腾,悠远的道钟之声,回荡在苍茫天地之间。

    千古帝王之重,汇聚了东来紫气。

    泰山之名,不是因为山形似龙虎,而是因其雄镇东方,主万物生发,为历代帝王封禅告天之所。

    它象征社稷永固,皇权天授。

    此刻,李沉舟凝视着泰山的山势走向,感受着那奔涌于地底的无形伟力,心中了然。

    此地,无愧为龙门道统根基。

    在李沉舟眼中,泰山呈现出一种独特气象,迥异于其他名山大川。

    不只是单纯的风景秀丽,也非仅有悠久的人文积淀。

    这是一种天地之势与人文之“神”交织而成的独特气场。

    所谓风水堪舆,究其本质,就是顺应乃至引导天地间的能量场。

    高明者,以秘法梳理调和这些能量场,滋养万物,这就是“洞天福地”。

    泰山,本就是天地生成的能量枢纽,磅礴浩瀚。

    龙门派千年镇守,不断调和引导这方地脉,使之生生不息,滋养万物。

    同时,作为帝王封禅圣地、道教龙门祖庭,此地凝聚的精神印记难以估量。

    帝王雄心、万民祈愿、道者虔诚、武者的敬畏……

    这些精神,如香火沉淀,与泰山的天然能量场交融。

    千年沉淀,天人交感。

    最终,便形成了李沉舟此刻所感知到的:

    雄浑地脉,与厚重庄严之人文精神,交织在一起,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