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小聪明大智慧 配合妙无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一、大军再起

    诸葛亮分付黄忠:亮教法正助忠,凡事计议而行。

    黄忠应允,和法正领本部兵去了。

    诸葛亮告刘备:忠虽去不能成功,忠今既去,须拨人马前去接应。

    乃唤赵云:将一枝人马,从小路出奇兵接应黄忠:若忠胜,不必出战;倘忠有失,即去救应(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又遣刘封、孟达:领三千兵于山中险要去处,多立旌旗,以壮蜀兵之声势,令敌人惊疑。三人各自领兵去了。

    又差人往下辨,授计与马超,令超如此而行。

    又差严颜往巴西阆中守隘,替张飞、魏延来同取汉中。

    张郃与夏侯尚来见夏侯渊,言:天荡山已失,折了夏侯德、韩浩。刘备亲自领兵来取汉中,可速奏曹操,早发精兵猛将,前来策应。

    夏侯渊差人报知曹洪,洪星夜前到许昌,禀知曹操。

    操大惊,急聚文武,商议发兵救汉中。

    长史刘晔进言:曹操必须亲自征讨。

    操自悔言:恨当时不用晔言,以致如此!

    忙传令旨,起兵四十万亲征,时建安二十三年秋七月也。

    曹操兵分三路而进:前部先锋夏侯惇,操自领中军,使曹休押后,三军陆续起行。

    二、曹娥之碑 小聪明

    兵出潼关,操到蓝田,于林木之间,见蔡邕庄。

    邕女蔡琰,与琰夫董祀居此,操素与蔡邕相善,先时其女蔡琰,乃卫仲道之妻;后被北方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

    操深怜之,使人持千金入北方赎之。

    左贤王惧操之势(传言:三国时期,少数民族不敢妄动,皆因中原各势力强横,有强将镇守边界!),送蔡琰还汉。

    操乃以琰配与董祀为妻。

    当日到庄前,因想起蔡邕之事,令军马先行,操引近侍百余骑,到庄门下马。

    操至堂,琰起居毕,侍立于侧。

    操偶见壁间悬“曹娥之碑”碑文图轴,起身观之。

    蔡琰介绍“曹娥之碑”如下:

    昔和帝时,上虞有一巫者,名曹旰,能婆婆乐神;五月五日,醉舞舟中,堕江而死。其女年十四岁,绕江啼哭七昼夜,跳入波中;后五日,负父之尸浮于江面;里人葬之江边。上虞令度尚奏闻朝廷,表为孝女。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时人奇之。妾父蔡邕闻而往观,时日已暮,乃于暗中以手摸碑文而读之,索笔大书八字于其背。后人镌石,并镌此八字(“曹娥碑”之典故也!)。”

    操读八字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操问琰:琰解此意否?琰言:琰实不解其意。

    操回顾众谋士问:众谋士解否?众皆不能答。

    主簿杨修言:修已解其意。操言:修且勿言,容操思之。

    遂辞了蔡琰,引众出庄。

    上马行三里,忽省悟,笑谓修言:修试言之。

    修言:黄绢乃颜色之丝也:色傍加丝,是绝字。幼妇者,少女也:女傍少字,是妙字。外孙乃女之子也:女傍子字,是好字。齑臼乃受五辛之器也:受傍辛字,是辞字。总而言之,是绝妙好辞四字。(文字游戏耳!)

    操大惊言:正合操意!

    众皆叹羡杨修才识之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三、领导大智慧

    军至南郑,曹洪接着,备言张郃之事。

    操言:非郃之罪,胜负乃兵家常事耳(眼宽容景,心宽容事,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洪言:今刘备使黄忠攻打定军山,夏侯渊知操兵至,固守未曾出战。

    操言:若不出战,是示懦也。便差人持节到定军山,教夏侯渊进兵。

    刘晔谏言:渊性太刚,恐中奸计。

    操乃作手书与之,使命持节到渊营,渊接入。

    使者出书,渊拆视之。

    书略: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若但任勇,则是一夫之敌耳。操今屯大军于南郑,欲观渊之妙才,勿辱二字可也。(鼓励、劝诫之言的典范,领导之才显露无疑!)

    夏侯渊览毕大喜,打发使命回讫。

    四、互有胜负

    乃与张郃商议:来日渊出战,务要生擒黄忠。

    张郃言:黄忠谋勇兼备,况有法正相助,不可轻敌,此间山路险峻,只宜坚守。

    渊令郃只守山,渊去出战,遂下令问:谁敢出哨诱敌?

    夏侯尚表示愿往,渊令尚去出哨,与黄忠交战,只宜输,不宜赢。

    尚受令,引三千军离定军山大寨前行。

    黄忠与法正引兵屯于定军山口,累次挑战,夏侯渊坚守不出;欲要进攻,又恐山路危险,只得据守。

    山上曹兵下来搦战,黄忠恰待引军出迎,牙将陈式主动请战。

    忠大喜,遂令陈式引军一千,出山口列阵。

    夏侯尚兵至,遂与交锋,不数合,尚诈败而走。

    式赶去,行到半路,被两山上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能前进。

    正欲回时,背后夏侯渊引兵突出,陈式不能抵当,被夏侯渊生擒回寨。

    有败军逃得性命,回报黄忠,说陈式被擒。

    忠慌与法正商议,正献计: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忠用正谋,将应有之物,尽赏三军,愿效死战。

    黄忠即日拔寨而进,步步为营;每营住数日,又进。

    渊闻之,欲出战。

    张郃言:此乃反客为主之计,不可出战(将计就计,方不失看破对方计策之先机!),战则有失。

    渊不从,令夏侯尚引数千兵出战,直到黄忠寨前。

    忠上马提刀出迎,与夏侯尚交马,只一合,生擒夏侯尚归寨,余皆败走,回报夏侯渊。

    渊急使人到黄忠寨,言愿将陈式来换夏侯尚,忠约定来日阵前相换,次日,两军皆到山谷阔处,布成阵势。

    黄忠带着夏侯尚,夏侯渊带着陈式,一声鼓响,陈式、夏侯尚各望本阵奔回。

    夏侯尚比及到阵门时,被黄忠一箭,射中后心,尚带箭而回,渊大怒,骤马径取黄忠。

    两将交马,战到二十余合,曹营内忽然鸣金收兵,渊慌拨马而回,被忠乘势杀了一阵。

    渊回阵问押阵官:为何鸣金?

    答:押阵官见山凹中有蜀兵旗幡数处,恐是伏兵,故急招渊回。

    渊信押阵官说,遂坚守不出。

    五、文武配合 得大胜

    黄忠逼到定军山下,法正言:定军山西,巍然有一座高山,四下皆是险道。此山上足可下视定军山之虚实。忠若取得此山,定军山只在掌中也。

    忠仰见山头稍平,山上有些少人马,是夜二更,忠引军士鸣金击鼓,直杀上山顶。

    此山有夏侯渊部将杜袭守把,止有数百余人,当时见黄忠大队拥上,只得弃山而走。

    忠得了山顶,正与定军山相对。

    法正言:忠可守在半山,正居山顶(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待夏侯渊兵至,正举白旗为号,忠却按兵勿动;待渊倦怠无备,正却举起红旗,忠便下山击之:以逸待劳,必当取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