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丰安的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正值春耕时节,杨某冒昧前来,不会打扰了庄子的农事吧”

    “不会不会,咱们陇上天气不比中原,如今虽已是四月天气,可在陇上还不是播种的时候呢。”

    张云翊也是满面笑容:“除了几百亩种了冬小麦的地块才刚返青,其余田地正在翻耕而已,能耽搁什么。”

    张云翊着说,已上前攀住杨灿的手臂,转向田庄众管事。

    “自从咱们田庄从二爷那边划归长房,长房里一直也没派个人来,下边这些做事的,心里头都没底儿。

    如今杨执事您来了,咱们也就有了主心骨,大家高兴还来不及呢。”

    “是啊是啊!”一众田庄管事齐声应和,杨灿笑了笑,自然不会当真。

    两下里客套了几句,张云翊就把双方主要人员彼此做了个介绍。

    杨灿对张云翊道:“劳烦张庄主与诸位了,我看咱们也不必骑马了,一块儿走进庄子好了。”

    张云翊自无不可,一行人便往村中走去。

    一进庄子,杨灿就注意观察。

    这陇上村庄,虽然不比中原富庶,但是做为于家的一个重要田庄,看起来还是颇具规模的。

    村中那些高低错落的屋舍,也有青砖的大屋、茅草的土房参差其间。

    从百姓的衣着看,有的穿着体面,有的衣衫蔽旧,不过极少有瘦骨嶙峋者。

    西北苦寒之地,生活也较中原艰苦,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打熬出来的人,自然不会有太病弱的。

    那样的人,早被自然淘汰了。

    所以,村中百姓尤其是青壮,大多貌相彪悍。

    高大魁梧的有之,清瘦而精干的亦有之。

    这都是很好的壮劳力,往他手里塞把刀,也会是很好的战士。

    不过,他们看到一脸谦和笑意的张云翊,却俱都面现敬畏,乖乖退到路边,微微欠着身,直到杨灿一行人走过,才敢抬起头来。

    就像豹子头程大宽,那一身刚猛的功夫,在陇上他足以成为名镇一方的刀客,到了中原也是一方豪侠。

    可他却甘为于家所用,有了过失也会惴惴不安,受了惩罚也生不起反抗之心。

    就像狼群之于狼王,只不过这田庄的狼王,靠的不是自身强健的体魄,而是他所掌握的权力和财富。

    杨灿一边随意地看着庄中模样,一边问道:“张庄主,咱们这丰安庄,现有多少人口?”

    张云翊提前已经做足了功课,自然是张口就来。

    “杨执事,咱们丰安庄,现有田地九千四百亩,共有两百七十三丁户。

    农耕人口的话,共计一千四百七十八人。

    另有铁匠、织工、酿酒匠等一百二十一户,人口五百三十人。这些小商栈和小作坊,对内也对外。

    庄中还有奴仆两百一十八人。再加上张某和诸多管事人家,全庄共计两千三百三十一人。”

    杨灿目光一闪,又问道:“若逢战,丰安庄可抽调部曲多少人?”

    部曲是兵农合一的,战时能够抽调出来作战,农闲时节接受军事训练,但日常依旧从事农业生产。

    张云翊傲然道:“不瞒杨执事,陇上民风彪悍,男女老幼,皆可为兵。

    如果只算部曲兵的话,我丰安庄常备部曲兵三百。

    如果必要的话,四百名部曲,也是能凑出来的。”

    赖轱辘接口补充道:“杨执事,我们庄主说的三百人,可都是能比肩中原南北两朝精兵的人马。”

    杨灿听了不禁微微点头。

    一个大田庄能随时抽调三四百名部曲,这可不少了。

    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兵马,那本就是评书话本儿里夸张的说法。

    西晋灭吴时,前线水陆战兵一共也不到十万人。

    东晋淝水之战,总动员的兵力也不到十万人。

    十六国时,小国如西凉,战兵总数最高峰也只有两万人。

    一个于家,只要抽调所有部曲,就能抵得上那西凉小国了。

    最主要的是,陇上百姓由于环境恶劣,所以习武成风。

    田庄百姓经常常狩猎,并且会由庄子主持,定期开展集体捕猎,杀死那些破坏庄稼的野猪、伤害人口的狼群。

    因此单兵素质可以说是极高的,如此一来,哪怕人数少了些,这股力量也不容小觑。

    中原两大帝国固然是彼此对峙,无暇他顾。

    但,它们始终没有图谋陇上八阀,只怕也是清楚,这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众人一路前行,渐渐就到了庄子的中心。

    一座巨大的坞堡,赫然矗立在这儿。

    丰安庄、丰安堡,这是夯土包砖建造而成的一座方形坞堡。

    那墙高足有两丈,四角建有望楼,外围还有一条“护城河”。

    他们从龙河引了水来,绕坞而过,再流向远方。

    这里是龙河上游,水源没有受到黄土高坡的影响,因此水质极为清澈,碧蓝一片。

    杨灿震惊了,这和他印象中的村庄、地主家完全不一样啊。

    这……简直就是一座城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