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倭国变局前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在江户时代初期,也就是1604年的日本儒学学者林罗山在《罗山先生诗集》中。

    而林罗山看书的时间,必然早于这个时间,也就是万历三十二年以前。

    而且他们看到的书,肯定是从中国流出的印刷版。

    因为倭国最早刊印的《三国演义》,是1692年出版了京都湖南文山的翻译本《通俗三国志》。

    其实,倭国上层人士大多能够使用汉语和汉字熟练交流和书写,所以国内这个时期大量书籍也随着商人流向倭国。

    这点,魏广德并不清楚。

    毕竟,他能够指导下面人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贸易,禁止哪些方面的交易,却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且,只要不涉及技术的书籍,单就是文学著作,魏广德也真没有理由拒绝交流。

    其实就算魏广德真禁止向倭国出售书籍,那只会提高书籍出售的价格。

    毕竟奇货可居,朝廷禁止的交易,不仅不会真正断绝交易,反而会给奸商走私提价创造条件。

    大明的书籍,在倭国价格可是价比黄金。

    “现在和倭国的联系,大概是多长时间?”

    魏广德忽然问道。

    眼看着出兵在即,对倭国国内情报的需求可就变得急切起来,过去那种一年都收不到三次消息的环境,肯定不行。

    “魏阁老,我们利用商船和水师巡海船只,现在大约每两个月就可以传递一次消息。”

    刘守有其实对倭国情况的传递已经很满意,都赶上草原那边了。

    当然,草原那边有紧急消息可以随时传递出来,而倭国那边则稍微麻烦些。

    不过就算如此,锦衣卫已经打通了倭国和朝鲜那边的传递途径,过去他们利用琉球国进入倭国。

    现在逐步站稳脚跟后,又发现还是朝鲜的交通位置更好,所以许多情报都是通过海路传递到釜山,然后走陆路传递到一个叫仁川的小渔村,用那里的渔船送到大明辽东。

    最后一步,则是用胶东半岛东海水师的蜈蚣船,快速传递到天津上岸抵京。

    这条路线如果加急,从情报发出到锦衣卫收知,前后可以控制在二十天左右,是最快捷的传递通道。

    “最好建立稳定的传递通道,一月一递最好。”

    尽管传递时间从半年压缩到两月,但魏广德依旧觉得太慢。

    “卑职明白,回去就安排增加传递次数。”

    刘守有不会说他们已经掌握了更快的方式,那只会让魏广德这些官老爷不断加码,反正先答应,又不是做不到。

    信不信,只要他说二十多天就可以把倭国情报传递回来,魏广德不仅不会满意,还会要求在半月来完成情报传递。

    现在魏阁老的要求做到了,其他就和他关系不大了。

    这也是刘守有这些年来为官的心得,绝对不能把锦衣卫底牌尽出,让上面人清楚,先说困难,然后顺利完成,才能给自己加分。

    等刘守有告辞离开后,魏广德马上写了张条子,把倭国近期可能生变的猜测写上,也把他和刘守有之间考虑的事儿也简单说了下,然后就是装进信封封好,还在封口盖上自己的私人印章。

    他阁老的关防,在这样的字条上使用太不恭敬,魏广德当然不会使用。

    “芦布。”

    对着门外喊了声。

    很快,芦布的身影就出现在值房门口。

    “拿着这个送到宫门外交给我府里的人,让他们马上送到兵部交给张侍郎。”

    魏广德把信封递过去,重要的东西都是用自家人传递,而不是让内阁派出行人送出去。

    主要这里面涉及到军机,而如果随随便便交给阁内官员传递,难保传出一些流言。

    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重要,就算什么也不知道,编也会编一些东西出来。

    芦布接过信封,快步离去,而经此一事,魏广德也暂时没心思看奏疏,思索着倭国后面的变局。

    魏广德心里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此事怕不会这么简单就成功。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嘴里不断念叨着这三个人名,魏广德不清楚这些人具体怎么上位,特别是织田信长怎么死的,丰臣秀吉又是如何成功上位。

    诛杀武田家族看似是小事一件,可打破了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影响力不可谓不小。

    他刚才和刘守有商量的那些,都是基于织田信长还在,掌握着倭国权利的前提下有效。

    可如果在此期间倭国生变,那这些计划可就全废了。

    魏广德轻轻摇头,不过此时也没其他法子,大明控制不了。

    魏广德现在就是在下一盘棋,事关大明和倭国的大棋。

    赢了,大明的版图就会完成对倭国的吞并,以后的事儿也就不会发生。

    那什么天皇,大明的版图里怎么可能还会有他们的存在。

    那什么计划提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大明最早出兵倭国的时间就是今年年底前,最迟是明年岁末。

    现在正是太平洋风季,此时出兵倭国,很容易重蹈蒙元覆辙。

    实际上,如果此时出兵,或许才是最优选择,以为那些大名,怕都是惶惶不可终日,也最容易刺激到他们。

    魏广德那里知道,此时一场阵地织田信长的阴谋也正在倭国酝酿。

    一位织田信长一直信任的将官,此时正因为面临被剥夺身份的危机,以及多方面的因素,正在暗中策划杀死织田信长的阴谋。

    他太了解织田信长,在织田大军对毛利和长宗我部两个大名“最后一战”后,除了荒凉的岛津家外,就剩下关系并不亲密,甚至随时可以刀兵相向的上衫家和北条氏。

    而这两家和织田信长的关系也是时而联盟,时而分裂,就如长宗我部一样,曾经也是织田信长的盟友,但面对更大的利益,依旧会选择放弃和织田信长的联盟关系,准备刀兵相见。

    只不过,倭国中部最好的土地,大部分都已经被织田信长和他亲密盟友控制,剩下的小鱼小虾不是在东国就是本岛以外的岛屿,势力大多很难发展起来。

    这种情况下,不被信任的将领,很可能面临着类似武田家一样的结局,被清洗。

    抱着这样担心的,其实还包括德川家康等有实力的,又和织田信长联盟的盟友们,自然也包括京都的那位“神”。

    因为诛杀武田家的一道命令,织田信长或许自己都想不到,此时的他已经被倭国大部分有实力的大名从心底里防备起来,都巴不得他去死。

章节目录